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義昆:成都告別“農民” 戶籍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8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後,四川省成都市城鄉居民將實現憑合法固定住所證明進行戶口登記,戶口隨居住地變動而變動。而且,農民進城後,其在農村的承包地、宅基地等仍將得到保留。成都市政府11月16日發佈《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試圖突破長期以來束縛城鄉居民自由遷徙的一些制度障礙,目標是在2012年實現成都城鄉統一戶籍,並實現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11月17日新華社電)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的戶籍管理制度,是在當時城鄉二元化結構分明的大背景下制定並實施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戶籍制度已經大大落後於社會的發展,成為阻礙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它不僅造成了“城鄉分化”,削弱了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也阻礙了農村城市化進程,不利於消費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戶籍改革可謂箭在弦上。

  從2005年開始,幾乎每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會提及戶籍制度改革。然而,多年過去了,這項改革仍是“雷聲大雨點小”,始終未有實質性的進展。今年初,溫家寶總理曾説,如果説最癥結的問題,就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那些長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並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民工融入城市。“當然,我希望他們多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鎮,享有同城市人們一樣的福利待遇、生活條件,這是最根本的。”

  “城鄉自由遷徙”、“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統一的住房保障制度”等突破,是成都此次戶籍制度改革的關鍵。這些制度障礙倘若得以突破,就將意味著:今後在成都,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自由遷徙不再受任何限制,而“農民”這個稱謂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徵,而僅是一種職業。是的,這就是代表委員專家學者所期待的戶籍改革。在成都,溫家寶總理“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期望將不再是“奢望”。

  成都戶籍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戶籍制度改革本身其實並不複雜,真正難以觸動的是附著于戶口上的利益分配格局。成都是省會城市,相較于縣級小城市,要打破城鄉二元的利益分配格局,顯然並不容易。正因如此,我們看到,在廣東、上海等地所推行的戶籍改革,與其他地方的“購房入戶”政策一樣,都只是將“指標限定”轉為“條件管理”,並未從根本上撼動當前的戶籍制度——因為遭遇阻力,各地的戶籍改革都在以“小碎步”前進。

  而今年5月27日,國務院轉發國家發改委稱,要進一步完善暫住人口登記制度,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居住證制度。居住證制度雖然弱化了傳統的戶籍概念,模糊了“本地”和“外來”的區分,但諸多外來“流動人口”仍然無法享受社保、計生、教育等諸多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內容。相較而言,成都既無“指標限定”,又無過高的“條件管理”,這無疑將使城鄉居民自由遷徙成為可能。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不僅應該而且確實走在了全國戶籍改革的前頭。

  在《中國經濟轉型30年》這本書中,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撰文曾指出,到2020年中國政府將有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服務型政府。成都戶籍改革雖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並非戶籍改革的終點——戶籍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全面實現遷徙自由。成都模式能否在四川複製,能否為其他省市仿傚,能否實現全國“一盤棋”,是擺在改革者面前的更大命題。如果戶籍改革無法到位,公民福利無法實現平等,公共服務型政府只會是空中樓閣。從這個角度看,後成都時代,中國的戶籍改革仍然任重道遠。(劉義昆)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