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記:加稅應該暫緩,減稅勢在必行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6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鄭州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給股市去泡沫,收印花稅;給房地産降溫,醞釀房産稅、物業稅;為了保護環境,出臺車船稅……因種種理由設立的稅種,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同時,讓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再打折扣,也與拉動內需增長的經濟調整政策存在衝突。當“十二五”規劃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同時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努力扭轉城鄉收入差距的同時,一項項加稅政策的出臺令公眾譁然,業界質疑。

  (11月15日《國際先驅導報》)

  當“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的事實擺在眼前,當十二五“從國強走向民富”的藍圖已經打開,討論加稅還是減稅的意義與價值,別有一番深意。

  以房産稅徵收為例。之前一個廣被討論的問題是:房産稅到底是按套數徵稅,還是按人均面積徵收。經過民意發酵,比較一致的結論是,不管以哪種方式徵收,都要避免“誤傷”情況的發生。不然,初衷美好的房産稅徵收,很可能會在CPI持續走高的背景下,成為普通公眾及其家庭的又一負擔。

  再以個稅改革為例。雖然“以家庭為單位徵收個稅”的呼聲由來以及,但具體到施行的問題上,卻遲遲沒有聲音,“條件不成熟”的回應説了一年又一年。究其原因,“條件不成熟”可能只是藉口,“捨不得”很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工薪階層個稅佔個稅總收入50%,個稅年增長34%”這一數據最能説明問題。

  加稅應該暫緩,減稅勢在必行。對企業而言,亦是如此。一方面,一定程度的減稅並不會導致公共財政收入的大幅減少。誠如報道中天津財經大學李煒光教授指出的那樣:“應當合理確定宏觀稅負標準,以保持我國政府的(賦稅)規模維持在較為適當的水平上。我國政府每年掌控的財政收入以佔GDP的20%或稍高一點為宜,如有明顯超出的趨勢,應通過預算控制機制予以限制。”在保持一定額度的基礎上為民眾和企業減稅,既能保證公共財政收入,又會立竿見影地增加民眾收入,進而有效地刺激內需,可謂多贏。

  另一方面,退一步説,即便減稅的計劃還須醞釀,但加稅絕對應該暫緩。誠如報道中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所稱的那樣:“稅收作為一種機制,應當根據形勢、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當前任何一個稅收政策的出臺都應當保持謹慎。”CPI持續走高,無疑就是當前階段必須考慮的“形勢”和“背景”。也許個稅改革仍難推進,勞動者收入增加還須成熟機制助推,“民富”需要腳踏實地緩慢完成,但暫緩加稅這個“舉手之勞”,相關方面應該有能力做到吧。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