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中國不應走高物價的發展道路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4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最近,國家發改委公佈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産品中,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産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佔統計總品種的80%。物價的上漲,催生了一些囤米囤油的所謂“海豚族”,同時,一些深圳的居民選擇到香港購買生活用品,物價飛漲和負利率下的眾生相令人感嘆。

  即便如此,一些專家對於月月創新高的CPI視而不見,認為目前中國並不存在通脹。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就認為,“我們沒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政府政策的産物,拉動內需物價就要上漲。我們中國要想成為強國,非得是‘三高’: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而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認為,中國應該提高通脹的警戒線到4.5%,這樣才能確保經濟的高速增長。

  按照貨幣學派的經典論斷,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而通過較高的通脹保持經濟的增長在經濟學家看來,這是政府向老百姓徵收“通脹稅”,本質上是向民眾轉嫁經濟發展的成本。正基於此,著名學者吳曉靈才直言:“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數字也表明,2009年中國的GDP是1978年92倍。同期,2009年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0.62萬億元,是1978年859.45億元的705倍。這意味著,民眾為經濟增長承擔了相當大的成本,這是國民收入分配失衡的貨幣現象之一。

  正因為貨幣超發,導致生活用品的漲幅遠遠超過了CPI所顯示的數字。從目前物價的態勢看,10月份CPI將繼續創造年內的新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已經通過加息表明了對通脹的警惕。無論是為了經濟快速發展而否認通脹的存在,還是提高通脹警戒線,很顯然,這些做法一方面掩蓋我國真實通脹水平的負面作用,另一方面,事實上是讓民眾為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買單。這事實上是向居民徵稅,本質上都是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速度而讓居民承擔更多的發展成本。

  很顯然,這種追求高速度,而不顧居民幸福感的發展思路已經被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所拋棄。建議明確提出要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中國經濟要追求速度,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增加民眾的幸福感,而不是相反,沒有幸福感的速度,只會導致經濟的畸形發展。

  居民收入的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這已經在200年前被經濟學教科書作為最基本的經濟發展原理。在收入增長落後於經濟增長和政府財政收入增長,而支出又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果經濟增長和通脹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居民還需為經濟增長支付更多的成本,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能持續嗎?

  過去的10年,居民收入經歷了“失去的十年”。而物價自2005年開始一路上漲,加上居民收入分配的失衡,如果再以貨幣超發促經濟發展,只會導致收入分配格局的繼續惡化。中國要走的,絕不應該是高物價的道路,而應該是堅持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所言的,努力使得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財富中的分配比例,而不是相反。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