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于澤:圈地運動製造了高增長的假象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4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有消息稱,一場讓農民“上樓”的行動,正在全國20多個省市進行。各地通過“撤村並居”、“農轉非”等手段,為地方政府從耕地中擠出城市建設用地份額。因為建設部規定,地方在農村復墾、減少多少建設用地,城市就相應新增多少建設用地,這對地方政府形成政策激勵。(《新京報》11月3日)

  人們把這種情況稱為“圈地運動”,完全符合事實。英國資本主義早期發生過圈地運動,貴族圈佔農民租佃的耕地,養羊剪毛賺錢,我們的教科書上説得明白,它是“羊吃人”的運動。現在政府圈佔農民宅基地、菜地甚至耕地,變相剝奪農民其來有自的權利,自然也不會是什麼好事。

  圈地運動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但説穿了,是經濟高增長給各地帶來的增長衝動。“土地財政”和增長衝動使城市政府拿地賣錢,結果就是沒完沒了的拆遷、一地多賣和強拆,向農村延伸,就是當下方興未艾的圈地運動。表面上看,是無數企業要圈地建廠,實際上是政府要圈地獲利,而官員得政績。

  英國圈地運動推動了毛紡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而我們的圈地運動推動了什麼樣的發展,值得我們好好推敲。現在很多中小城市大辦開發區,開發區內工廠雲集,但真正投産的沒幾家,企業止于圈地。大城市有各種名目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區內設光谷、藥谷、生物谷、大學科技園,實際上也是挂羊頭賣狗肉,多被“房地産開發”了。

  中國社科院2010《國家競爭力藍皮書》指出,中國近20年經濟增長主要靠房地産業膨脹發展。圈地運動是房地産開發的産物,也是推動房地産開發的動力。大城市開發區越辦越多,城區越攤越大,實質是房地産大繁榮。中小城市近幾年引進了很多企業,大部分企業意在囤地賣地,土地最終必然用於房地産開發。這些企業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只好虛報産值,這是地方GDP水分的重要來源。

  這種以房地産為支撐的高增長,數字是非常光鮮的,可以使人陶醉。這種發展模式,我們不妨把它簡化一下:政府徵地拆遷—房地産大開發—經濟高增長,經濟高增長又反過來推動政府圈地運動,形成由圈地到增長、再由增長到圈地的惡性循環。從數字上看,經濟確實高增長了,但它掩蓋了經濟的深層次矛盾。政府忙於徵地圈地,已陷自己于不義,大大削弱了治理的權威,降低了治理效率。

  目前國家發展的一個突出困境是,政府財政收入年均以20%%以上增幅增長,而居民收入原地踏步,而且分配差距越拉越大。有人指政府收稅多、收入分配政策不公,這當然是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的困境,很可能跟經濟增長的結構密切相關,跟政府徵地推動房地産開發的發展模式密切相關。房地産業不僅不增加居民收入,相反它強制居民幾十萬、幾百萬地花錢。即使是建築工人,看起來有了工資收入,但房價、物價越來越高,他們也不是房地産開發的受益者。

  如果説英國圈地運動“見羊不見人”,我們的圈地運動則是“見房不見人”。中國有超過13億的人口,而且人口控制的目標峰值是16.5億,吃飯需要耕地,18億畝耕地必須確保,圈地運動推動的發展明顯不可持續。但這樣的發展給了我們光鮮的數字,它以流星劃過夜空的光芒催眠人們,構成對各級決策的誤導。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