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脫口而出的“拆遷養活你”背後是什麼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為了發展,就得拆,沒有我們這樣幹,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江西萬載縣某官員的這句話,激怒了前往該縣講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於建嶸。他憤然離席而去(今日本報A17版)

  於教授斯文敏感,被雷人雷語所雷倒,順帶着也讓公眾見識了地方官員對拆遷的癲狂指數。從新拆遷條例的難産到“血房地圖”的出爐,從“沒有拆遷就沒有新中國”到“沒有拆遷你們就沒飯吃”,道理説盡的背景下,任何荒唐的邏輯與辯白都無非是要推銷背後的“強拆有理”論。

  萬載縣某官員的説法其實也算振聾發聵,“沒有我們這樣幹,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冷靜地想想,寥寥數語生動揭示出地方行政的生存圖景:一者,拆遷已成為地方GDP的主力軍,建也GDP、拆也GDP,拆拆建建之間,社會總財富雖然未有增益,但賬面上的數字肯定是好看多了,沒有強拆,少數地方經濟還真沒了主心骨;二者,在他們眼裏,知識分子是沒有用的,所謂“技術創新”或者“智力經濟”,抑或是中央大力提倡的“經濟轉型”,在這幫官員們眼裏,完全是糊弄輿論或應付檢查的鬼話,個個都急功近利得很。費心思養知識分子等“核心競爭力”出效益,還真不如派個低薪高能的拆遷隊來得實惠。

  有了這樣的解讀,公眾自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強拆的花樣層出不窮、強拆的手段無所不用;同時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經濟轉型在某些地方總是拖遝遲滯、對知識與規則的冷眼何以心安理得?“沒有我們這樣幹,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這話太熟悉了,“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的“宜黃來信”言猶在耳,“萬載雷語”繼續挑逗公眾對權力的認知。

  叢林社會當然不需要知識分子,那裏的生産力就是肉搏戲。“萬載雷語”裏有幾層意思還是值得公眾好好玩味的:譬如,在“宜黃來信”被全國輿論強烈批駁、且相關當事人被“雷霆問責”後,強拆粉絲們為何絲毫沒有“殺雞儆猴”的警覺?強拆粉絲如此眾多,幾乎每個人背後都必有悖逆法治的事件在民間激蕩,權力監管部門如何從“面”上厘清這些洶湧暗流?地方經濟的發展究竟靠什麼、短視思維為何屢屢戰勝長遠目光?強拆的癥結,一是為權、二是為法,要紓解這兩方面的沉疴,真能指望一部新的拆遷條例一勞永逸?

  發展有時候確實需要拆遷,也不是説所有的釘子戶都天然有理。但權力如果不能關進“籠子”,那必然只能以張牙舞爪的姿勢肆意橫行。拆遷並非都是壞事,但卻實在地成了一個壞詞,説到底,它背的是權力失控的黑鍋,它變異成了權力換利益的代名詞。而被權力豢養起來的那些鼓吹高房價、靠拆遷吃飯的“知識分子”,其實也還是真實存在的。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