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志疆:消除擇校費 方法比時間表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09: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教育部日前表示,各地要力爭經過3到5年的努力,使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不再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時間表。同時,教育部也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以任何名義和方式收取擇校費。(《新京報》11月2日)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表態“擇校”將在3年內終結,時至今日依然未見結果;2006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如今以擇校費為代表的亂收費還在困擾著多數民眾。雖然我國早在2001年就宣佈,“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解決入學機會平等”,但擇校費的存在還是令很多人感覺到教育起點的不公。

  國家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的用意十分明確,就是為了推進公平教育,使每個學齡兒童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然而,擇校費的“因財施教”則嚴重違背了這樣的精神,在製造著受教育起點不公的同時,加劇著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與數十元或者上百元的學雜費相比,動輒成千上萬元的擇校費才是學校收費中真正的“大頭”,從推進公平教育的立場出發,明確叫停擇校亂收費時間表十分重要,不過,更為關鍵的問題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叫停?

  毫無疑問,擇校費的出現肇始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而擇校費的存在則加劇了此過程中的馬太效應——由於原本佔據了更多的優勢資源,少數學校可以理直氣壯地收取擇校費,並以此來鞏固自己人、財、物各方面的優勢地位;與此相反,原本處於不利地位的學校因此而更加窘迫。徹底消除擇校費的關鍵在於強化義務教育的政府行為,加大財政投入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這在很多地區已達成共識,而且也起到了顯著的效果。隨著政府投入的增加,多數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硬體都基本差不多,在此前提下,決定校際差距的主要因素在於教師隊伍,因此不少重點學校才會將大筆擇校費用於提高教師福利;同樣,一些地方開始積極探索統一制定教師工資,以此來鼓勵和引導教師在各個學校之間的流動。

  如果説此前實施教師輪換,囿于福利待遇差距而難以實現的話,統一教師工資標準之後,這樣的障礙將不復存在,而共享優質教師資源也完全可以成為遏制擇校衝動、推動教育均衡配置、實現教育公平的主要動力之一。可以想象,在“硬體”差不多且“軟體”得以共享的前提下,將沒有哪個學校可以擁有更大的優勢,而真正抹平校際差別之後,無論“以錢擇校”還是“以權擇校”都將變得毫無必要。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