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瓊:強制“農轉城”不僅是執行走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2日 0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直備受期待的戶籍制度改革出現了另外一番狀況。近日,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和戶籍改革先行者的重慶,因為在多所大中專院校強制推行“農轉城”政策而受到媒體關注。儘管重慶市教委表示將立即糾正,堅持依法自願原則,嚴禁將轉戶與學生畢業證書頒發、資助、獎學金和評優評先等挂鉤,但調查表明,當地多所高校的學生稱,“逼轉”仍在進行中。

  政府的發展意願和改革措施由教育系統來強力動員和落實,不能算是一件新鮮事。在此以前,有鄉政府起草拆遷信讓中小學生動員父母簽字的創舉。雖然強制學生“農轉城”與“拆遷從娃娃抓起”不可混為一談,但從學校扮演的角色和體現的力量來看,其中顯示出的政府與教育機構之間、教育機構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卻是具有明顯的共性特徵。在政府意願向下傳導過程中,學校顯示出了超乎一般的管制能力和動員能力,手握畢業、資助、評優等資格發放,效果當然是顯而易見,操作起來也是簡單易行的。

  在強制學生“農轉城”的問題上,重慶市教委相關人士回應稱,這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當地少數學校和個別教師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宣傳不到位、解釋不到位,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政策執行起來走了樣”、“好事沒有辦好”,方式方法簡單粗暴,操之過急,這是再常見不過的解釋,也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思路。但放在強制學生“農轉城”做法上,在教委“發現一起,制止一起”的表態之後,管理部門仍有“自願不等於自由,尊重不等於放任”的觀念,老師和學生仍有“農轉城”的任務壓力,“農轉城”仍然成為需要高度統一步調、嚴格控制進程的行動,那麼農民的“被城鎮化”就不僅僅是一個政策執行問題。

  講究方式方法,堅持自願原則,當然是政策推行過程中的必要條件,但是不是講究了方法,就能完全達到戶籍改革的社會目標,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在戶籍制度改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的背景之下,農村人口對改革在推進農村人口非農化的過程中出現了遲疑、出現了非自願的情況,至少説明,割裂城鄉、區別對待的戶籍制度不僅僅是要不要改的問題,還有個如何改、改成什麼樣的問題。一方面,戶籍制度改革即便是從良好的願望出發,也需要從政策設計上週全考慮農民向城市戶籍轉變過程中,其生存和發展可能面臨的震蕩,避免城市化帶來的農地收益日漸提升的過程中農民利益損失,造成新的“被剝奪感”。另一方面,以實現人的自由平等為目標的改革,如何在推進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必須的自由和平等,避免“為改而改”而導致政府意願與民眾意願相背離的狀況出現。

  在今天,自由遷徙和居住已經基本不受戶籍的限制,現有的戶籍制度之所以廣受詬病,非改不可,就在於戶籍刻意劃分了城鄉兩個世界,形成了權利、保障和福利不公。但我們必須確認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不等於農轉非,城鎮化不等於戶籍城鎮化率這一表象,戶籍制度改革的目標,不是為城市化解困,而是要從根本上消除戶籍在任何一種權利歸屬上所起到的作用。這其中最基本的底線,就是要保證任何人的利益都不因改革而受損。

  每個人都是自身利益最清晰的體驗者和判斷者,對自身權益的選擇不可替代,也無需替代。任何一項政策要取得民眾的信任和理解,最根本的方式,不單是講究方法,而是將選擇的權力交給民眾,這才是戶籍制度改革面向自由和平等的內涵所在。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