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啟華:治堵不能只針對私家車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9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秋節前周末的一次大堵車,促使輿論焦點對準了北京等大城市的堵車問題。最近,包括幾位國務院參事在內的專家,就緩解大城市擁堵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公眾認為,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藥方不能只針對私家車等社會車輛,公車改革絕不能成為治理的死角。(10月18日新華社訊)

  隨着我國進入汽車社會,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已成為一大城市病,而目前各地採取的治堵辦法,基本上都是針對私家車的,好像私家車是城市道路擁堵的“萬惡之源”。這確實讓花費了自己的血汗錢,並且“享受”着各種越來越高的稅費及高油價的私車主們,感到極其不公平。以北京為例,各種公車達近百萬輛之多,而且使用頻率遠比私家車高,加之相當部分的特權車在大街上是如入無人之境的,其對城市道路擁堵的“貢獻率”至少是不會低於私家車的。新華社報道了這樣一個事例,很能説明問題。前些年召開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時,中央駐京單位按照50%、北京市屬機關單位按80%的標準封存所屬公車,49萬餘輛公車入庫封存,即使當時沒有針對社會車輛的強制車號限行手段,北京交通之通暢也給市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甚至有網民呼籲“峰會不要走”。公務車對大城市交通擁堵的巨大“影響力”可見一斑。可見,無論從哪方面講,要治理城市道路擁堵頑症,都須對公車“動刀”。

  因此,越來越多的專家及百姓都認為,以公務車改革為突破口,不但可以有效緩解大城市的擁堵問題,還有利於促進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和作風的轉變。現在,各地都在倡導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綠色出行,難道這只是針對百姓而言的,官員們就能例外嗎?作為公務員,其實更有責任率先垂范。

  最近,山東省提出,採取公車輪休舉措後,相關人員可採取公務車“拼車”、選乘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機動交通工具出行等方式。北京也對機關單位的公務車實行尾號限行辦法。實踐證明,這絲毫不影響辦公效率。因此,應當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加大公車改革步伐,嚴控公務車數量,改變“不管哪一級,都要坐奧迪”的現象,使公務車數量逐步減少,並堅決杜絕公務車成為特權車。

  目前,已有專家支招:公車車改革總的原則是在有限的道路面積上,不但要降低其數量,還要嚴格控制、監管其使用頻率、效率和成本。力爭讓各級公務員乘公交出行、騎自行車出行成為一種風氣,成為公交出行比例中最先提高上去的部分。若如此,城市道路擁堵現象必將得到極大的改觀,而且車輪子上的腐敗問題,也會大為降低,這是百姓所期盼的一件大好事。(張啟華)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