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石川:觀察巴比慈善晚宴的四個視角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9日 0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記者獲得確切消息,巴菲特與蓋茨都已經來了,將在京一起出席慈善晚宴。由於保密工作做得太好,具體能夠出席晚宴的富豪名單和地點仍是個謎。迄今為止,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SOHO中國首席執行官張欣、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和黃埔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光標肯定會出現在會場。(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26版)

  自從有消息稱,巴菲特將攜手蓋茨與中國富豪談慈善,特別是巴比慈善晚宴確定本月在北京舉行之後,一時聚集起無數眼球,更引來熱議,一場慈善晚宴風生水起,這其中既有“巴比”本身的世界級聲譽,也與慈善這一命題有關。

  在筆者看來,不妨從四個視角觀察巴比慈善晚宴。

  首先,富豪去還是不去,不必傾注太多道德口水。據媒體報道,已有一半接到邀請函的中國富豪表示不會參加這場慈善晚宴。為何不去?部分中國富豪因為怕被“勸捐”。其實,富豪是欣然與宴,還是慨然拒絕,都有其利益考量,去不去都是富豪的個人選擇,不去不代表富豪就不做慈善,應該看到一些富豪信奉低調做事。當然,富豪能像陳光標那樣高調慈善,也值得稱讚。

  其次,不必對巴比慈善晚宴抱太高期待。據報道,截至2009年底,中國慈善基金會總數不足1800個,而同期美國慈善基金會的數量已接近10萬個;慈善捐款額總量幾百億元人民幣,不足美國慈善捐款規模的三十分之一。我國慈善事業起步晚,儘管國民人數多,但與美國相比,善款總量確實不多,這是事實,儘管巴比名頭甚響,但一次晚宴並不能帶來觀念和制度的根本性轉變,同時,慈善事業靠的是文化、制度和法律等多方面的配置,換言之,是一種長期的過程。

  再次,不能誤解了巴比慈善晚宴的本義。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該晚宴是勸捐。其實非也,或者説不完全是。本月14日,巴比兩人以親筆信明確表示,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傾聽,以及與那些對慈善活動感興趣的人分享經驗。這種立場令人欽佩,分享經驗比勸捐更有意義。事實上,我們知道,巴比一開始並不是慈善達人,比如,早在1975年,比爾蓋茨就開始辦公司,直到2000年才成立公益基金會。巴菲特也是做公司賺錢賺了50年,自己也垂垂老矣,才在慈善上發力。因此,如果巴比二人能夠結合自己體會經驗,將自己的經驗教訓與我國富豪交流,的確具有啟發性意義。

  最後,需要厘清的是,不能認為巴比的慈善晚宴都是富豪的事。應該説,該慈善晚宴,受邀的多是富豪,其實在我看來,也許我們普通人沒有受邀,但應該看到,做慈善不只是富豪的事,儘管我們沒有受邀,但我們不能缺少善念。據報道,美國慈善事業高度發達,可謂“全民慈善”,多年前的一組數字顯示,75%的美國人為慈善事業捐款,每個家庭年均約1000多美元。很顯然,普通老百姓也有權利慈善,慈善如果只靠富豪,是不可能的,也註定走不遠。

  事實上,欲使我國慈善事業長足發展,制度改良是關鍵。一些富豪為何不願意捐款?這與現有制度的鼓勵措施缺乏有一定關係。因此,官員們應該行動起來,著力於慈善制度建設,以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發展。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