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禾刀:公開“裸捐”的陳光標咋就不能被質疑?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6日 10: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乾羽先生在《陳光標裸捐應獲得掌聲而不是質疑》一文中引述了陳光標的處境:在中國第一個公開承諾裸捐,卻承受了一些人的質疑和謾罵;第一個每年拿出企業凈利潤的50%做慈善,卻被解讀成“偽善”。文章據此認為,現在的慈善輿論也確需有人能樹起標桿———在社會道德不斷滑坡,慈善事業亟待提高時,我們需要的不是低調的慈善家,而是高調的慈善人,他們的高調可以讓人看到慈善的理念並未遠離,他們的高調可以讓趨冷的慈善輿論有所改觀,然後傳導至普通人的心中。

    我倒是覺得,真正具有社會公信力的輿論標桿的樹立,獲得掌聲固然不錯,但更應該做的,是珍視質疑或異見。唯有經過這樣的必修課,陳光標們才能真正成為慈善的標桿,公眾才能自覺效行。

    無論是美國慈善“大亨”卡內基,還是當今世界首善的蓋茨,自涉足慈善事業以來,質疑總是如影隨形。如卡內基圖書館遍佈世界各地,但也曾有記者質疑圖書館裏沒有多少讀者。而自從聲稱要捐光“家業”,蓋茨面對的質疑就從未停頓。德國船運巨頭彼得克雷默就公開質疑美國富豪們的動機,認為富豪捐身家承諾等於將應該繳稅的錢捐出去。持有同樣疑問的還有《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他認為這些舉動看似慈善,實則難避逃稅之嫌……可以講,一個偉大慈善家的形成過程,本身就與質疑相伴,只不過,他們最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有力回擊了種種質疑。

    較之於美國,我國慈善機制與體系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民政部前司長王振耀就曾列舉這樣一組數據:美國現在的慈善組織上百萬個,美國慈善基金會近10萬個,2008年美國總共捐款3000億美元,佔國民生産總值的2%。相比之下,我國的基金會還不到2000個,2009年全國捐款僅509億元,僅佔國民生産總值的0.17%。王振耀同時認為,受制于“財不外露”的傳統習慣以及慈善機制短板,國內企業家“捐出一半家産的大環境還不成熟”(《21世紀經濟報道》9月23日)。環境與機制缺陷的現實活生生地擺在眼前,反映到社會層面便是慈善業缺乏應有的公信力,所以才會導致公眾疑問重重。

    中國式慈善文化的建立,必然要直面並突破傳統僵化的慈善思維。而突破傳統思維遭致質疑本就理所當然,換句話説,質疑本就是提升慈善公信力的必要礪練。從慈善體系的發展來看,像陳光標這樣先富群體的率先發力無疑值得尊重,但他們的舉動同時意味著新的慈善體系形象的確立。輿論質疑是個好東西,本身是對慈善理念的刮骨療傷,對慈善體系的有力監督,有助於慈善體系的透明化、公平化,提升慈善體系的公信力。一言以蔽之,以更多實際行動經受質疑考驗,這是陳光標們樹立中國式慈善文化的必修課。

(禾 刀 原題:經受質疑是中國式慈善的必修課)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