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清波:官商“發大財”只因監督在“悶聲”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12: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許多城市為了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對一些“城中村”、“棚戶區”和“危舊房屋”進行拆遷和改造。這原本是一件造福居民、造福城市的好事情,但在雲南省普洱市,一些建成才十多年甚至才幾年的樓房也被納入了“舊城改造”範圍,中心城區還有不少居住條件很差的老街區卻不在此次舊城改造範圍內。(9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

    該“改造”的不改造,不該“改造”的卻強令拆遷強行改造,正是因為“此地有銀三百兩”:按照地價估算,當地此番“舊城改造”所涉及的土地達到500畝,拍賣後,政府可從開發商那裏獲得30多億元土地出讓金。自然,開放商也有望賺個盆滿缽溢。因此,這不過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相互配合,“以地圈錢”的又一個標本。

    根據我國《循環經濟法》第25條規定,對符合城市規劃和建設標準、在合理使用壽命內的建築物,除公共利益需要外,政府不得進行拆除。而此次舊城改造的地塊都屬於商業開發,顯然不是“公共利益需要”,因此明顯涉嫌違法。但是,對於這種明顯涉嫌違法、市民群眾不答應、勢必造成巨大浪費的行為,迄今看不到有哪個執法執紀部門來及時予以制止。在以地圈錢的巨大利益誘惑面前,權力部門一哄而上,上級不出面,同級人大不吭聲,本地輿論無異議,應該為公共利益、為市民群眾説句話的、盡到監督職責的,全都“悶聲”了。

    在房市一路“高歌猛進”、造就無數房奴、綁架國民經濟的情形下,一些地方政府與開發商聯手以地圈錢,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只有堅持推行依法行政,對權力加強監督和約束,才能真正斬斷地方政府以地圈錢的衝動,使公共決策真正懂得以百姓利益為妥、以公共利益為善,使貽害無窮的“土地財政”不再飲鴆止渴,還城市發展以人本、公益和理性。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