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CPI與房價逼人 加息不應難産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3日 18: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時評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海建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創22個月來新高。與此同時,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維持在2.25%,年初以來形成的居民銀行存款利率為負的局面進一步固化,存款負利率困局亟待破解。新華社對此發出警告:“負利率”嚴重往往易誘發房價猛漲。(9月13日《揚子晚報》)

  利率、加息、房價,這是三個似是而非的關聯熱詞。加息的靴子高高懸起,卻始終聽不到落下的聲響,此般不甚明朗的貨幣政策走向讓市場更為糾結。儘管官方始終未承認通脹落地,一貫以“隱憂”冠之,但通脹的跡象卻正在消解著公眾的生活質量。存款負利率給儲戶帶來的影響可謂路人皆知:7月份當CPI同比漲幅達到3.3%後,城鎮居民一年期存款實際貶值首次超過1%,達到1.05%,8月份CPI同比漲幅再創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貶值達到1.25%——這意味著長期下來,居民手中的一萬元存款,一年後實際縮水超過125元。這個數字顯然已超越了一般的“彈性”。

  低利率的紅利固然不可忽視——尤其是對企業和銀行來説,但長期負利率的後果顯然又不僅僅在於實際資産的縮水、對儲戶的不公。更值得警惕的在於:負利率的固化,必然強化著公眾對通脹的感受與預期,當此背景之下,保值與增值就成了財富思維的頭等大事。在實體經濟見效緩慢、營商環境不甚理想的時候,資本市場的選擇就剩下兩個:樓市與股市。相較而言,“國N條”都未能勒住房價的韁繩,加上剛性需求作祟,負利率對樓市的刺激也許遠超宏調對房價的威脅。這也就不難理解,房價瘋長,為何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動因。

  社會對加息的“閱讀理解”也並非空穴來風: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牛津財經論壇”演講時指出,央行需要對金融機構提供激勵機制,但僅用政策性利率可能不夠,適當管理利差有利於調動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性。此話當時頗令聽眾深感“不知所云”,但8月經濟數據公佈後,各方都聽出加息的弦外之音。且就眼下來説,加息的宏觀經濟條件已然具備:一者,經濟增長態勢穩健,貨幣政策短期調整不會傷筋動骨;二者,物價增速短時期難以回落,民生壓力空前;三者,眼下流動性充裕,加息不會立時扭轉適度寬鬆的金融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非對稱性加息完全可以避免全面加息帶來的政策後遺症。基於這樣的背景,央行貨幣委員或民間人士對加息的吁求聲勢漸高。當然,如果目光更為長遠一點,9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收市價,均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那麼,加息無疑也會適度改良人民幣升值的洶湧壓力;此外,如果存款利率較低,將導致銀行存貸息差過高,會進一步釋放銀行的放貸衝動,也不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

  因此,加息正當其時。這個傳説幾乎風行了2010年的上半年,正如專家所言,“中國當局在試圖讓經濟活動適度降溫的同時,正面臨著一些艱難的判斷”——如加息對經濟的誤傷等。但面對CPI與房價的咄咄逼人,此時加息應該無有懸念:既能引導居民市場預期,更能彰顯貨幣政策的前瞻性與靈活性。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