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存款負利率格局固化 負利率高易使房價猛漲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3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萬元存銀行1年要縮水125塊

  新華社發出警告:“負利率”嚴重往往誘發房價猛漲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據新華社消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創22個月來新高。與此同時,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維持在2.25%,年初以來形成的居民銀行存款利率為負的局面進一步固化,存款負利率困局亟待破解。

  存款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形成

  數據顯示,我國CPI同比漲幅自去年底以來持續走高,在今年2月份達到2.7%的高點,超過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利率也由正轉負。而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當前物價水平不但超過了2.25%、2.79%的一年期、兩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首次超過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實際存款已連續7個月為負,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形成。

  存款負利率給儲戶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7月份當CPI同比漲幅達到3.3%後,城鎮居民一年期存款實際貶值首次超過1%,達到1.05%,8月份CPI同比漲幅再創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貶值達到1.25%。這意味著長期下來,居民手中的一萬元存款,一年後實際縮水超過125元。

  我國百姓對負利率並不陌生,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很多年份裏,居民存款利率都出現過負值。經濟學家認為,當物價水平維持一定程度的溫和上漲,只要政府維持低利率政策,實際存款利率為負的可能性很大。

  持續負利率誘發房價瘋漲

  除了導致存款縮水外,如果存款負利率進一步擴大,則直接導致我國居民對自身財富的重新配置行為,助推社會通脹預期,並令投資行為發生扭曲。一方面,通脹預期會快速抬頭,另一方面,鼓勵居民財富進入樓市等資産價格市場的信號會得到強化,最終不利於當前經濟調控。

  有研究發現,正是在上一次持續負利率狀態下,資産價格出現了大幅飆升。根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的觀察,當2007年出現了物價快速上漲、負利率變得較為嚴重之後,中國房地産市場恰好迎來價格猛漲時期。尹中立指出,從2007年的情況看,當CPI超過5%以後,老百姓對負利率的擔憂與日俱增,投資者的情緒開始變得十分敏感,於是出現恐慌性購買資産的行為。

  “2007年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從7月份超過5%的關鍵點,之後高點在8月份達到6.5%,與之相對,我國股市在這兩個月間分別大漲17%和16.7%,房價也出現飆升。當時市場流行的一句口號是‘跑不過劉翔,但必須跑過CPI’,老百姓對存款負利率的擔憂溢於言表。”尹中立説。

  此外專家也指出,如果存款利率較低,將導致銀行存貸息差過高,會進一步釋放銀行的放貸衝動,也不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

  不過,專家指出,當前對負利率問題不必過分擔憂。“儘管負利率狀態已經持續數月,但考慮到未來通脹即將見頂後平穩回落,負利率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性不大。”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鄂永健説。

  負利率困局凸顯政策兩難

  針對持續出現的負利率現象,市場誘發政策變化的傳言,有關存款利率上浮的爭議也變得炙熱起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在上周的一個論壇上建議,基於CPI上漲的壓力,可乘機推出存款利率浮動機制。央行瀋陽分行行長盛松成近日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建議國家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並爭取允許東北率先開展存款利率上浮試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經濟未能完全復蘇之際,貸款利率上調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考慮到提高存款利率將顯著壓縮銀行利潤,減少稅收,因此決策者對此顧慮重重。

  新近公佈的銀行半年報顯示,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基本在75%以上。其中中國銀行利息凈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76%。工商銀行這一比例則達到79%。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面臨的負利率困局,其實是目前宏觀調控諸多兩難的具體體現。低利率雖然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由此出現的負利率卻又強化著居民的通脹預期;高額利差雖然能為銀行放貸帶來積極性,但卻又有投放失度、結構失調之虞。如何走出負利率困局,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著實考驗著調控部門的智慧。

聚焦:CPI再創年內新高 "負利率"何去何從?

負利率時期理財:儲蓄還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