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肖擎:國民教育繞不過去的存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0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影視編劇劉毅在微博上發帖,稱新學期各地教材大換血,多篇經典被拿下,引起關注,更因有“魯迅大撤退”等字眼,關注變成了爭論。

  很短的一段描述性文字,被放大了。查找現在的幾個高中語文教材版本,無論是人教版、語文版、粵教版、魯人版、蘇教版,魯迅的作品不曾離開,有的出去,有的進來,有的篇目在必修裏找不到,選修裏有,如此而已;其他經典,確有調整,卻也沒到讓人揪心的地步。江蘇的一些教師和教材編寫組成員以更可信的事實就此進行了説明和糾正。亦古亦現代,不論哪一個時代的大家經典,只要我們做點資料收集工作,還是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這是語文教材的基本面。

  然而,這已經是一起風波。片面、誇張、非理性的看法,不可算是一士諤諤之真言,但應該看到,爭論也是關心經典,關心它們在語文教材這一國民教育文本中的位置。爭論並不基於確鑿無疑的事實,但指向教材、教育、教學要傳遞什麼樣的價值的嚴肅命題,意見紛雜背後,是不輕易否定語文功能、不否定經典知識文本重要性的共識。

  語文的功能是什麼?大的方面,我們可以説它是一個人基本的啟蒙,小的方面,語文至少會影響一個人的閱讀觀念,或者説對母語的好惡。小學、初中、高中,語文學習逐步從説話寫字進入到能夠更好地表達、更好地寫作、更好地思考的階段。一個人的教育過程哪怕在某個時候中斷,只要接受了基本的語文學習,就有了在社會上立足的文明基礎。語文的本質屬性,在於它是一個族群文明的底質。

  經典知識文本是什麼?形諸文字的很多作品,我們能夠稱為它們為精品,但未必能被稱為經典。經典知識文本是不可重復的創造,因為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人性內涵,以及獨特而豐富的原創性,從而成為重要的思想文化傳統和持久的力量,在存在形態上它們是開放的、超越的。正如莎士比亞之於英國和英國文學,普希金之於俄羅斯與俄羅斯文學,他們都遠遠超越個人意義,而成為一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精神資源。

  人們關注魯迅、朱自清在語文教材裏的去或留,不是粉絲擁護偶像,根由就在於他們以及他們的作品本身在國民教育裏是繞不過去的存在。沒有魯迅,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將是殘缺的,沒有朱自清,現代散文寫作也將留有遺憾,還有現代詩歌、戲劇等文化藝術種類,創始性、重鎮式的人物及其作品的位置,莫不如是。用沒有經典作品的教材教習語文,國民教育的價值要怎麼體現,這將是一個很大的疑問。也正因此,不論是人們就經典去留形成的爭論,還是有人就此作出澄清的説明,再如我們已經看到的語文教材的基本面,我以為指向是共同的:語文教材無法刪除經典,也沒有什麼人有這樣的權能與力量,可以商榷的只是經典以什麼方式出現,出現多少的問題。

  還應該看到,歷史上,我們曾有過“語文課”變“政治課”的特殊時期,這使語文脫離其基本特徵,而成為一種被主導的灌輸。時代已經不一樣,但還有沒有影響語文背離其基本功能的因素,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問題。語文教材不只是語言學習教材,它也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文明傳遞的基本所需。這是這起風波所作出的提醒和警示,哪怕並不基於一種很嚴重的現實,仍然不可忽視。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