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克傑:干預壟斷企業工資理所當然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3日 13: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位參與起草的權威專家透露,最近相關部門又一次組織了關於《工資條例》的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工資條例》年內恐難出臺。(《第一財經日報》9月1日)

    據稱,導致《工資條例》年內難以出臺的主要是兩大爭議難解,其一是壟斷工資管理。壟斷企業尤其是高管工資的限制,是《工資條例》草案的核心內容之一,但這既遭到相關部委的壓力,也遭到此舉涉嫌干涉企業內部管理的質疑。

    立法本身就是利益的博弈、權力(利)的分配,對壟斷工資的管理,既然涉及相關部委的多頭管理,立法過程中搞好協調確屬必要。與此相關的另一個重要爭議話題,即政府對壟斷工資的管理,是否干涉企業內部管理,更需認真厘清是非,因為這不僅關係到立法過程中能否獲得民意支持,還關係到法規日後實施過程中能否得到自覺遵守,真正落到實處。

    在我看來,壟斷企業理應讓渡部分管理自主權,政府對壟斷企業工資的監督管理是天經地義的,這由壟斷的特徵決定。壟斷企業要麼對自然資源和生産資料實行獨佔經營,如石油等能源行業,要麼對産品實行排他經營和對市場進行壟斷服務,如煙草、食鹽及電力、電信等行業。由於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這些壟斷企業因此能獲得穩定的高額利潤。尤其是,我國的壟斷企業多數不僅有自然壟斷的優勢,還享有政策壟斷的便利。

    據專家分析,中國國有壟斷企業的高額利潤有兩個來源:一是壟斷高價造成的財富轉移,即把一部分消費者的剩餘轉變為生産者剩餘;二是來源於資源要素低價,即國家把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資源,無償或低償授予這些壟斷國企,只收很少的象徵性的資源稅和資源使用費,這就大大降低了壟斷者的成本,實際上是國家對壟斷國企的利益輸送(《新財經》9月1日)。正因為壟斷企業依靠全社會的公共財富和政府的公共政策而“發家致富”,主要不是靠生産經營者的聰明才智、經營能力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打拼而贏利,因此,壟斷産品的價格、經營管理人員的工資,就不應實行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由壟斷企業行使完全的管理自主權。這一點已充分體現在産品定價環節上,國家對壟斷企業的許多産品和服務都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只是部分實行市場價。同理,政府干預壟斷企業工資也是理所當然的。只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政府長期以來疏于管理,以至於在壟斷行業形成了“政府不得干預”的錯覺。

    政府對壟斷企業工資的長期放任,疏于監管,一方面源於思想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面源於我國壟斷企業多為國有企業的現實。長期的計劃經濟模式,國有企業“一家獨大”,在政府乃至全社會都形成了對企業“呵護有加”、“信任有餘”的傳統思想和習慣認識,政府和公眾與國有企業之間“不分你我”。隨著形勢變化,特別是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壟斷企業員工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一家獨大”,日益引起全社會不滿,促使政府不得不立法調控壟斷企業的收入分配,於是就有了“干涉企業內部管理權”的爭議。説穿了,壟斷企業的這一質疑,不過是政府長期監管失職造成的不良後果,到了徹底糾正的時候了。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