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小豬:被中産的窮二代在相對貧困中掙扎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窮人家的孩子註定要長期在窮困的環境下掙扎、他們所受的教育將比社會其他階層落後許多、他們的“窮人命運”將很難得到改變……種種理由使得一部分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在網絡上公開表態不願生育下一代,並引起了不小的共鳴。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社會學學會會長鄧偉志告訴記者,如今絕大多數公民的物質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資訊高度發達,社會心理也比較浮躁和功利,與身邊的富裕人群相比,條件一般的青年人在富人生活方式的壓力下很容易産生羨慕和自卑感,乃至不想生“窮三代”。“這種貧窮感,其實應該叫作‘相對貧窮’。”(《東方網》8月30日)

    鄧教授的意思是説我等窮二代已經溫飽了卻不知足,在和富二代們比較時,産生了羨慕、自卑等貧窮感,也就是他説的“相對貧窮”。我承認我們許多人生活在一種“相對貧窮”的狀態中,但這並不是源於我們對富二代的羨慕嫉妒恨,而是源於社會保障體系缺失、教育費用、醫療費用、房産天價帶來的重壓。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中國青年報》做的一項有7625人參與的調查:一方面,78.8%的人認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覺自己的生活負擔比十年前更重了。

    收入增加了,負擔卻加重了。這樣一個看似悖論的結果説明,在這個過程中,肯定發生了些什麼,國民增加的收入都轉移到什麼地方去了?根據大量的事實,我們知道,我們國家越來越有錢,相應的所謂的人均GDP也在不斷增加,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增加的人均GDP並沒有分到每個人手裏,而是由國家進行分配。我們在勤儉節約的時候,有錢人的鬥富活動越來越奢侈,三公消費每年的支出近乎天文數字。

    越來越多的富二代去國外享受“made in china”的商品的低價格、高品質,而製造他們的窮二代們卻只能在本國的商店裏承受高價格、低品質。我們許多勞動者沒有基本養老保險、許多人過著“小病硬抗、大病等死”的日子、一套房子需要東挪西湊套牢你一生的積蓄。在這樣的生活中,窮二代們還有時間有精力去對富二代們羨慕嫉妒恨嗎?在這樣的生活中,孩子一齣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甚至當孩子生病時你沒錢去醫院,哪個敢生,就為了孩子給你帶來的“天倫之樂”?

    據《廣州日報》報道:近日,亞行發佈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據其提出的標準來估算,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産階層人數為8.17億。該報告對中産階層的定義,是每天消費2-20美元的人群。也就是説,只要每天吃兩頓蓋飯你就中産了。80後的窮二代們不敢生“窮三代”,不是因為和富二代的比較,而是貌似中産和相對貧困的比較,是社會分配不公的結果。

    要扭轉這種情況,政府需要調整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向,加大對百姓需要的社會保障公共福利的投入,大力推行社會公平正義,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收入增長的海市蜃樓和生活負擔加重的陷阱。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