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洗蝦粉”折射食品安全監管怪圈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19: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楊海東

    近日,南京鼓樓醫院急診科也陸續收治了因食用龍蝦而入院的病人。這些患者並沒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而均表現為肌肉酸痛難忍,醫生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情況嚴重的還因腎功能受損,出現了“醬油尿”。經醫生分析,或因“洗蝦粉”致病。(8月23日揚子晚報)

    無獨有偶,據8月3日長江信息報報道,湖南嶽陽一家醫院收治了2批共5名因食用龍蝦中毒的病人,診斷結果同樣是橫紋肌溶解症,致病原因也是疑似“洗蝦粉”。難不成去年轟動一時的“洗蝦粉”事件主角,再次粉墨登場了?!

    坦率地説,在權威檢測機構尚未發聲之前,我們很難斷言“洗蝦粉”就是禍首,不過作為普通民眾,在經歷了諸如“三聚氰胺”等死灰復燃事件後,難免無法從驚愕和恐慌的情緒中抽身而出。令人更感困惑的是,各地雖屢爆“龍蝦門”,但始終不見相關監管部門站出來,相反倒是醫者的健康提醒,及坊間自造的辨食龍蝦之道,成了大家自救的“法門”。

    不可否認,對於龍蝦的食用及其安全性,向來就是民眾“口舌”蓋過衛生“守則”。誰都知道,龍蝦生長環境致使其體內極易積蓄很多有害物質或細菌、病毒,但小小龍蝦已然成為一個産業,形成了“龍蝦經濟”,同樣是不爭的事實。龍蝦既然成為食品市場中的一員,監管部門就該責無旁貸,為何起碼的安全甄別工作也“下放”給了民眾呢?

    這顯然觸及了當下食品安全監管的弊積所在。首先,縱觀發生在我們身邊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風波,無不折射了我們的監管陷入“出了事才有事,不出事就沒事”的怪圈。一些明擺著的有害物質,卻不在該類食品的檢測範圍內,只有到了形成風波,才忙不迭地四處拉網檢查,列出“紅名單”、“黑名單”之類的,給消費者指點迷津。其次,監管的鉗製作用,一定意義上觸傷了地方經濟的觀念仍然大有市場。這也成為一些地方監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由,於是我們看到“欲言又止”甚至“權充未見”的監管鬧劇。再次,監管的不遺餘力,很大程度上成了給地方“抹黑”,可以説哪個地方監管力度越大,查處重拳越狠,往往傷及自身的反作用力就越大。試想,在如此語境下,“洗蝦粉”是否“重出江湖”,自然成了誰都不敢説、誰都不願説的“燙手山芋”。

    事實上,龍蝦再次捲入食品安全風波,反映了問題産品的問題從來不在商品,而在我們監管機制的問題自身。作為把守民眾嘴巴“準入關”的監管部門,不是失監失管、只監不管,不是不出事就沒事,又何來各類食品安全的“門”呢?!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