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藝:中考成績被保密,教育公平漸行漸遠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1日 12: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河南鄢陵縣3000多名中考考生的成績被保密20余天,使很多人失去了自由選擇高中的權利。該縣教育體育局稱,此舉是為防止當地高中惡搶生源和外地學校爭搶尖子生。“已連續兩年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了,讓全縣上下都感到尷尬和壓力”,一位負責人描述當地的招生情況。(8月9日《中國青年報》)

    知曉自己的中考成績,報考心儀的學校是學生的自主權利,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鄢陵縣中考考生的成績被保密20余天之久,導致使很多人失去了自由選擇高中的權利。教育部門有什麼權力捂住中考成績的蓋子?剝奪學生的知情權、擇校權?鄢陵縣教育部門如此強買強賣、指腹為婚,顯然經不起推敲。但是該縣教育部門“保密”學生中考成績背後的生源大戰問題更值得關注與反思。

    “生源大戰”現象並非個別,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搶生源有由高中向初中甚至向小學延伸的趨勢。有的學校不僅不擇手段“搶生源”,還絞盡腦汁“搶師資”。從這個意義上講,鄢陵縣在連續兩年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情況下,不惜違規“保密”學生的中考成績,防止當地高中惡搶生源和外地學校爭搶尖子生,其動機不難理解。

    這種 “自殺式”的惡性教育競爭,最終傷害的不僅是個體權利,而且是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為當地名校強行“留住”優秀生源,或許能為教育部門與名校掙到學生上清華、北大的面子,也可以讓當地名校擇校費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但是這樣的“教育成果”是以加劇教育不公、犧牲更多學生公平教育權利為代價的。

    生源大戰的殘酷現實把孩子們的公平教育夢想擊打得粉碎。為何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幹得扎紮實實,“生源大戰”愈演愈烈呢?

    當然,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人才選拔機制存在弊端,一定程度上為應試教育與優質生源爭奪戰提供了生存空間。但是,“生源大戰”是否真的無藥可救呢?我對此不以為然。實際上,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熱衷於搞“生源大戰”的主要目的,説到底,就是為了提高升學率,擴大辦學影響,增加少數學校的吸引力,從而謀取經濟利益。“生源大戰”白熱化的根源一方面在於教育評價手段單一、機制死板,給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造成了潛在的升學壓力;另一方面是教育部門與學校的利益觀、價值觀失范,地方政府監管不嚴或者政策底氣不足。

    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寄希望於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自覺守住教育品格,就此停止“生源大戰”,主動放棄利益蛋糕並不現實。如果地方政府部門不從教育公平的大局出發,均衡教育資源配置。而是熱衷名校建設、忽略薄弱學校發展,為了實現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教育政績目標,赤膊上陣“保密”學生中考成績,領銜導演“生源大戰”,不僅“生源大戰”愈演愈烈,教育公平與教育品格也將漸行漸遠。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