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國祥:高考公平與否不只是教育的事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9日 10: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教育的發展是需要經濟來支撐的,經濟狀況的不平衡,必然導致接受教育機會的不公平。上世紀80年代,上海市高考錄取率是60%以上,而臨近的江蘇只有40%左右,這對江蘇的考生來講當然是不公平的。隨著江蘇經濟社會的發展,江蘇的高考錄取率不斷攀升,今年高考的錄取率將超過77.9%。中西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目前高考的錄取率仍只有40%~50%。

  從宏觀層面看,由於省與省經濟發展的水平不同,其發展教育的能力也必然有差異,對於考生來講,由於生活在不同的區域,接受教育的機會就可能不平等。就某一地區來説,由於不同人群經濟狀況不同,其子女受教育的機會也不可能是公平的。幾年前,筆者到四川一所規模較大的中職校調研,其校長説,該校從建校以來所接受的學生,除1人是科級幹部的子女外,其他全部是普通工人、農民的孩子。

  近幾年來,儘管國家一再強調不能讓學生因貧困而上不了學,各高校也全力解決貧困生的入學問題。但從實際入學情況來看,進入大學的生源分佈比例,城市學生越來越高,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其中有農村學生總體數量減少、部分農村劃入城市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村孩子,很難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高考改革,人們一直在追求公平的理想方案。招考分離、雙向選擇、自主招生、多元錄取。但理想的方案未必是現實可行的方案,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是否公平,還需由事實來驗證。能否請教育管理部門、各相關的高校對2010年單獨提前招生錄取的、推薦進入高校的、加分考生的家庭背景做一個統計:有多少是城市的,有多少是農村的;有多少是幹部、知識分子,有多少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中國廣大考生來自普通的民眾家庭,來自農村,如果在這個統計中他們不佔多數或一定的比例,那麼其公平性就需要推敲了。城裏的孩子,幹部、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從小就佔取了比較優越的教育資源,普通工人、農民的孩子,他們中間不乏優秀者,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他們的潛能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如果高考改革的方案再向前者傾斜,豈不加劇了由社會不平等導致的教育不公?

  在高考制度改革成為教育改革重點時,尤其要防止馬太效應的疊加。當升學、學歷、學校是個體生存質量、發展前程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渠道時;當優質教育資源遠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時;當高校沒有條件實現寬進嚴出,學生無法自主、自由選擇學校、專業時,高考必然成為競爭激烈的中心環節。社會各種力量在此各顯神通是無可避免的,高考制度是否公平就不僅僅是教育本身的事情了。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公平的教育要為每一個人的成長髮展創造相對均衡的條件和機遇。社會公平是教育公平不可缺少的前提,只有社會的基本公平能夠得到保障,教育公平才有實現的可能。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