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6月8日下午,在全國各地的高考考點外,上演著一幕幕場面熱烈的慶祝場面。襄樊四中考生撕碎復習資料,拋撒到空中,“歡送”高考;重慶,巴蜀中學的考生們把老師拋向空中慶祝;在石家莊市第24中學參加高考的學生走出校門時舉起象徵“勝利”的手勢;
在許多學校,從樓上到樓下,鋪天蓋地地下起由課本和資料碎片形成的一場大雪。
有媒體以《我們‘解放’了”!》為標題發佈了以上圖片。這個標題,似乎喊出了高考考生們積悶在胸中許久的心聲。這聲音應該説是淒楚而令人傷感的———要在什麼樣的狀態下,人才會想到“解放”這個詞啊?而事實上,這個讓他們渴望“解放”的,不過就是一場決定他們繼續接受再教育權的考試。而在高校越來越普及,高考考生逐年減少,大學入學率越來越高的當下,這種考試,事實上已簡單化至“只是決定他們去哪上大學的一場考試”。但即便如此,許多人仍將此看作決定未來人生道路走向的重要決定因素。用某些父母在考前幾年就開始的戰前動員上的發言所講的那樣———成龍成蛇,上天入地,都在此一遭了!
今年參加高考的這批考生的父母,大多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與上一代高考恢復時期那些人相比,他們的生存條件和人生際遇,都相對更平和一些,但是,由於教育條件的歷史性限制,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是領教過高考,以及由它帶來的幸福或傷痛的人生轉折,許多人至今還在品嘗著這些人生後果。正因為如此,他們對高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這種情結,通過日常言談和行為,投射在兒女們的身上,給他們形成無形的壓力。使高考在他們心目中,失去平凡的意義,而被強加了許多令人敬畏甚至壓抑的色彩,進而,成為一種需要“解放”的威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