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鄧海建:地方GDP統計一人一桶水,人多水分大?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2日 1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截至昨日上午,全國31個省區市,除了上海、貴州未公佈地區生産總值GDP外,其他省區市均已公佈。統計發現,全國29個省區市GDP之和為18.01萬億元,高於此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GDP172840億元的數值,高出部分達近8000億元。(8月1日《廣州日報》)

  國家數據和地方數據出現如此大的懸殊,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了。這個“8000億元”的差額還沒有算上上海和貴州——即便這兩個省市今年上半年零增長,比照2009年上半年的GDP數值計算,分別為1496億元和6612億元。那麼,保守估計,今年上半年31省份GDP之和將達到18.8233萬億元,比全國GDP多出1.5393萬億元,比例高達8.9%,約合4個重慶上半年的GDP。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嚴肅的GDP統計,已然呈現出這樣一種定律:人越多、涉及層面越廣、參與部門越眾,則最後的總和與國家統計之間的出入就越大。打個不甚確切的比方,地方GDP的統計,儼然是一人一桶水,人多水分大。

  地方GDP之和以及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原因何在?除了所謂統計口徑和方法,各地惟GDP論英雄的政績觀是“統計注水化”的根源。據媒體報道,自1985年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往往高於全國的GDP總量和增速。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曾對外表示,2004年地方GDP平均增速超出全國3.9%;而在今年1月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就坦言“感覺壓力很大”,原因正是2009年全國GDP增幅為8.7%,但地方GDP總量加起來,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

  GDP數字打架,而且這場架打得越來越“兇”,後果不容樂觀。拋開數據的真相或公眾的知情權不説,懸殊的數據恰恰反證著地方政府的發展觀。眼下正是調結構、促增長的轉型期,如果嘴上説重視生態環保、結構優化,而心裏仍只是惦記著量上的多寡,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難免會淪為一句空話。

  當然,囿于統計系統管理體制的掣肘,地方統計部門需要看著地方政府的臉色行事,數字上大放衛星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專家建議:為了保持統計的獨立性,須設立獨立審查委員會,對各地的統計數據進行核查——但問題是,若考慮核查的難度與成本,可能還不如由中央部門統一普查。

  地方部門在GDP上的“長袖善舞”,説穿了還是因為此般舞蹈有人欣賞,既能贏得粉絲、又能收穫票房,自然前赴後繼、樂此不疲。如果GDP上的水分不僅不能帶來收益、反而有丟官的風險,又如果政績考評體系能真正戒了“GDP之癮”,注水的衝動怕也就不會如此強烈了。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