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瓊:城市生活安全應有更充分的保障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30日 10: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連續發生的化工原料爆炸和泄漏導致的安全事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也引發強烈擔憂。7月28日,吉林市永吉縣發生特大洪水,洪峰將兩家化工企業的庫房沖毀,7000隻左右的物料桶經溫德河流入松花江,其中4000隻空桶,3000隻則裝有甲基氯硅烷等危險化學品。截至29日17時,吉林省在松花江沿途設置的打撈防線共已打撈化工原料桶1100多只,松花江水質仍在監測中。也在這一天,南京塑料四廠因施工挖斷丙烯管道引發爆炸,已造成13死,100多人住院治療。

  這兩起事故發生的原因並不相同,但也有共同點,都嚴重威脅到了市民的安全和健康。據媒體報道,吉林市的這兩家化工企業原輔料桶所裝化學品受熱或遇水分解會釋放有毒煙氣,絕不應置於易接觸到水的地方。而南京發生爆炸的工廠則緊鄰居民區、養老院、幼兒園和酒店,距離爆炸地點兩三百米還有一個傢具大賣場,周圍不少民眾因玻璃破碎、墻體倒塌而受傷。

  目前很多化工企業地處公共水源附近、居民生活區這種環境敏感區,一旦發生意外和破壞,不僅生命、健康代價十分高昂,影響範圍非常之廣,由此造成的恐慌也是很大的。已有媒體報道,哈爾濱市民在獲悉吉林市大量原料桶被衝入松花江後,開始瘋狂搶購礦泉水和西瓜。這一幕,已在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出現過,而那次事件也同樣是因石化企業爆炸所致。

  化工企業發生污染、泄漏乃至爆炸對整個社會的傷害,已成近年來發生頻率最高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多次發生的類似事故表明,重化工業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的産業選擇,但與此同時,在這些存在巨大安全風險的化工企業與市民日常生活區域之間,已缺乏足夠的安全距離,足夠的防護措施。

  對於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將其歸結為城市快速發展和擴張的結果,認為是多年前化工廠選址偏遠市郊,現在這些地方已發展成了市中心或者居民生活密集區,而化工企業的搬遷不僅需要巨大經濟成本,其高額的稅收貢獻也為地方政府所不捨。但問題在於,化工企業和居民區不是一個先來後到的問題,對於化工企業中的危險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性我們早有認識,也有很嚴格的安全防護標準,很明確的環評程序和安全監管措施。只要這些必要的措施和程序發揮應有的作用,或是企業搬遷,或是居民區和公共場所的規劃避開危險區域,危險化學品和居民近距離相處的狀況不會出現。

  從城市公共安全來講,化工企業、化工管道明顯是應當被嚴格限制和隔離的對象。這種限制,不是限制它應有的落戶、發展和壯大,而是要充分考慮到它存在的巨大風險,其佈局和規劃一旦出現意外和破壞,可能給公眾和環境帶來巨大傷害。一場暴雨、一場洪峰,一次野蠻施工和操作失誤,或許都是偶然的,但在危險化學品這樣的安全風險面前,寄望于不發生意外的幸運必將付出沉重代價。我們已經看到,這兩起事故發生後安監局、環保局均已介入調查和善後,但最為重要的在於,我們如何能夠事先介入,事先防範,從而避免悲劇和危害的發生,減輕其對公眾乃至整個城市帶來的不安全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