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滕朝陽:分配調整,要讓勞動體現價值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5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將於10月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之一,是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二五”規劃強調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則收入分配問題應是題中應有之義,因為這不僅關乎民生,也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從體制機制消除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是民眾期待已久的願望,但收入分配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卻不是一件易事。不要説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就是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乃至一個幾十號人的單位和家庭,又有幾個在收入分配上能真正做到毫無怨言呢?收入分配改革牽涉面廣,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取審慎的態度無疑是必要的。

  收入分配改革千頭萬緒,從什麼地方著力,也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的是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現象,而政府在其間的作用又至關重要。

  市場經濟的建立,意味著政府走下全能的聖壇。這是一種歷史進步,但也容易造成一種流傳至今的誤解,以為政府對市場可以也應當回避,收入分配純粹由市場來調節。此種原始的市場經濟觀念,在客觀上造成政府部門的消極,進而造成勞動者不能體現勞動的價值。有數據顯示,我國勞動收入佔GDP的比重,由1983年的57%下降到2005年的37%。由於勞動不值錢,導致經濟發達地區民工荒與勞資矛盾等現象不斷呈現。

  不必講很多原理、道理,如果一個社會勤勞致富無望,則必然扼殺勤勞的品質而助長巧取的習氣和食利主義的風氣。因此,進行收入分配改革,首要的是考量、評估普通勞動者的價值,但做到這一點顯然不夠,還應當使勞動者具備工資談判的能力。有了談工資而不是由企業單邊決定工資的能力,勞動者就能獲得與資本實現對立統一的平衡力量,起而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令收入能夠體現勞動價值。與其迷信公正的再次分配,不如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同時,普通勞動者的生活狀況,不僅取決於他腰包裏有多少現錢,更取決於他能夠享有何種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是一種隱性的收入分配。近些年來,公務員考試熱之所以居高不下,不僅由於公務員未必很高但穩定的收入,更在於其可靠的社會保障。與此同時,很多普通勞動者卻沒有足以抵禦風險的社會保障,他們就像無根的浮萍,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淪為社會的底層。實踐也證明,很多普通勞動者不能為擴大內需做貢獻,並不是他們沒有消費意願,而是即時消費(更不必説超前消費)的後顧之憂並未消除。在社會保障領域,政府與企業義務如何分擔,應由法律予以厘定。不斷上行的最低工資線,對普通勞動者無疑是一種利好,但並未涉及對職工社會成長成本的擔當,政府對此自不應袖手旁觀。

  收入分配指向公平,必然意味著對明顯不合理收入分配的校正。事實上,人們對壟斷行業職工的過高收入一直很有意見。問題當然不在於壟斷,也不在於由此産生的利潤,而在於利潤的分配。假如一名職工僅僅因為在壟斷行業工作,其收入分配就遠高於與其能力相似的勞動者,這無論如何是一種不公。説到底,壟斷行業人員的高收入,並沒有以其勞動價值為前提。

  讓勞動者體面勞動,讓勞動者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在其根本上都有賴於勞動價值的實現。倘若承認一個社會的大多數是普通勞動者,一個社會又必以勤勞為不可或缺之基礎,則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政府有形之手緊攜勤勞之手就是不容撼動的法則。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