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李瓊:公開招聘不是就業公平的全部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7日 14: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新京報》等媒體報道,在全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座談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指出,要進一步擴大公開招聘範圍,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將於2012年在全國各級各類事業單位實現“全覆蓋”。

    看到這樣的消息,絕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會覺得意外和突然。伴隨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被打破、勞動力要素市場化,公開的信息公佈,公開的考試平臺和公開的招錄標準,在現實中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常態。

    但很多人又未必會感到放心。單位化的勞動就業制度雖然不復存在,但由於不同職業和就業單位在工資收入、福利保障以及社會地位上的差距日益擴大,“頂職”和“內招”卻依然作為一種福利在許多“吃香”的行政事業單位實質性地保留了下來。與以往不同的只是脫下了制度化的外衣,過程則顯得更加嚴格和隱蔽。比如接收職工子女要看親子鑒定,比如招錄對象只限于副科級以上幹部的配偶和子女,比如23歲的職工子女竟然擁有了41年的工齡。內部化不再成為一種當然的權利,但並不代表它已經完全消失,只是競爭更激烈一些,其實現過程無非是絕不允許肥水流了外人田。

    當然,還有一種不公,即公開形式下的不公。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招錄充分體現了公開性原則,招聘崗位、考試成績等信息均由公眾分享,一切程序也很完備,但正是在這樣的公開程序之下,權力內定的人員穩穩噹噹成為了“出類拔萃”者,從而把其他競爭者以公開的形式結結實實擋在了門外。比如海南三亞市出現的“99分招考門”就是明顯一例。這種現象的更加危險之處不在於某一個人以非實力的方式謀得了崗位,而在於甚至是利用了公開的形式掩蓋了私下的權力運作。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