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張楠之:183座城市的“大都市”理想讓人憂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7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中國城市國際形象調查推選活動”數據統計表示,目前我國有655個城市正“走向世界”,183個城市要建“國際大都市”,日益重視國際形象,是幾乎所有中國城市主政者的共識,也是中國城市不可逆的潮流。但是,一波波造城潮風起雲涌,圈地規劃不厭其宏大、地標建設不厭其豪華,一番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之後,有時卻陷入形象上不叫好、經濟上不叫座的尷尬。(7月6日《瞭望東方週刊》)

    一個人有理想是好事,為了實現理想付出不斷的努力,更是好事。個人理想即使不切實際,即使不能實現,卻也不會對他人造成不利影響。一座城市有理想也是好事,但是,一座城市付出努力實現自己的城市理想,其所帶來的結果好壞,卻不僅決定於付出的努力多少,而是更在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理想。一座城市的理想如果不切實際,損失的就不僅是大把大把的資金,更會讓這座城市裏的每一個市民都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至2009年年末,我國各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部分城市的負債率超過20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與城市的過度建設有關。

    西南聯大常委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套用梅先生這句話,也可以説,所謂國際化大都市者,非謂有高樓大廈之謂也,有大都市精神之謂也。國際化大都市之所以“國際化”,之所以“大”,絕不在於有多大的面積,有多少高樓大廈,有多少現代化機場,有多少上萬平米的大廣場。國際化大都市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建成。民族的才是國際的,本地人都不喜歡的城市,又如何讓外國人來喜歡,又哪來的“國際化”?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