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179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體面養老離我們有多遠?

作者 王石川 2012年3月27日 00:17

在北京,城區養老院“一床難求”現象凸顯。北京市老齡委負責人坦言“解決養老問題迫在眉睫”。3月20日,記者來到第一社會福利院——北京“標本”的養老院,位於朝陽區華嚴北裏鬧市區中的靜謐之處。第一社會福利院稱,目前有1100張床位,前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進來,至少得等10年”。(3月26日《新京報》)

何處安放我那張養老床?這是令人黯然的吁問。每個人都會老去,一方面,衰老像“刀子慢慢割肉”,另一方面,老人要住進資質較好的公辦養老院,“至少得等10年”,其中的無奈與恐慌,也許每個人都能讀懂。

城區養老院“一床難求”絕不止發生在北京一地。權威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78億,約佔總人口的13.26%。我國養老機構床位總數僅佔全國老年人口的1.6%,不僅低於發達國家7%的比例,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2%至3%的水平,尤其是西部地區的養老服務能力更為不足。

公辦養老院極難進入,有人稱,何不選擇民辦養老院?這真是站著説話不腰疼,且不説民辦養老院嚴重不足,目前的民辦養老院處於兩極狀態,即天價養老院讓人望而卻步。調查顯示,有的養老院收費價每月從8800元到3萬元不等,這讓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承受不了,因此,“住的一般都是退休幹部。”而較低廉的民辦養老院又讓人不放心——2011年北京市政協調研數據,北京369家養老機構中,只有100多家內設醫務室,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記者調查顯示,不少民辦養老院連獨立醫務室和醫生都沒有,加之距離城裏較遠,老人的治療和急救難保障。

同時,護工素質普遍不高,有的護工不識字,拿著藥瓶就敢給老人喂藥。如果説文化水平不高尚可理解,有的養老院變為“虐老院”,護工對老人時有灌尿、捆綁,甚至棒打等惡劣行為,則讓人憤懣。

隨著“一二四”家庭結構的固化,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進入養老院養老。如果養老院數量嚴重不足,我們如何安放衰微的老年?每個人都有頤養天年的權利,如何才能實現體面養老?

首先,動用各方力量興辦更多養老院,其中民辦養老院應挑大梁,國家對民辦養老院不妨給予一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日前,全國老齡委副主任閻青春認為,民辦養老機構在經辦過程當中,理應享受到土地劃撥、減免稅、基本建設配套費的減免、水電費、水電氣民用價格的優待,這一建議頗有針對性。

其次,強化社會保障,提高國人的養老金額度。興建再多養老院,如果沒有足夠的養老金,老百姓也住不上、住不起。據報道,日本在60年代初期就實行的國民皆保險,所有的國民都有養老金、都有醫療保險,它是覆蓋全社會的,養老金費用還是比較高的,有了這筆錢,基本上不論是居家養老還是到老人院去都能夠過上比較有尊嚴的幸福的晚年。對於我國來説,國企上繳紅利應大幅度提高,用來充實國人的養老金。

最後,彌補護工人才的巨大缺口。權威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最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護理人員。業內人士建議,要致力於培養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本土化的養老護理人才,並加強他們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訓。為此,應出臺《養老護理職業法》。

目前,電影《桃姐》正在各地上映,影片中的桃姐最後住進了養老院,那種孤獨和無力感令人動容、感同身受。有人説,“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可考驗這個民族的良心。”其實,對待老人的態度,才更能標誌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心指數。惟有多一些制度性的人文關懷,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我們每個人才能體面養老。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