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204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事改”是高校去行政化最後的底牌

作者 鄧海建 2012年4月18日 07:15

2011年3月1日,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印發。2012年4月16日,該文件首次對社會公佈。事業單位改革涉及事業單位中4千萬人的直接利益。文件要求5年內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事業單位將予以撤銷。(3月16日《京華時報》)

事業單位改革錯綜複雜,屬於典型的改革進程中的“硬骨頭”。在這個“硬骨頭”當中,高校等事業單位行政級別的森嚴制度,可謂盤根錯節、“硬中之硬”。這次的“意見”裏明確指出:要改革公益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積極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級別。這為號角已響的高校去行政化再擂戰鼓,諸多論者更是預言此為撬動高校等科研事業單位去行政化的“阿基米德支點”。

這樣的論調,顯然過於樂觀。事實上,早在2010年6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中就明確提到,“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取消科研院所、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此後,同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也提到,“隨著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傾向,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時隔近兩年,高校去行政化如同“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戰役——只有拖遝的劇集,沒有明確的結局。乃至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直言,“教改的成敗最終取決於政府與學校的關係”。

中國的高校其實很忙:領導忙著晉陞級別、教授忙著入市走穴、學生忙著敷衍考證……大學個個在走向“世界一流”的路上,就和城市個個奔在“國際大都市”的道上一樣。早在繼2月“昆明理工大學建蓋五星級酒店”引起社會爭論後,近日又曝“雲南農業大學校內豪華酒店惹爭議”。千校一面、同質化競爭,你有的專業我也有,你有的實驗室我也很全,各色學術不端一樣是“你有我有他也有”——沒有個性的高校,或者做不出實際研究的高校,能攀比的也就剩下招攬了多少“狀元”。癥結的背後,無非兩個始作俑者:一是錯位的高校定位,淪為官階體系中的“混跡者”、而不是安心科研的“服務者”,校長的桌子比教師的大,行政檢查中的小秘書也引得老教授去獻花,不一而足;二是錯位的權責定位,政績數字化、科研批發化,高校沒有自主權,“教授自治”遲遲難以實踐,“南科大”的一波三折直至杳無音訊,生動寫實了行政化窠臼對去行政化試驗的鉗制力。

高校非官場,但高校又是扎紮實實的官場。官研不分、政教不清,不僅衍生出諸多貪腐亂象,更令“錢學森之問”成為國人內心深處的長久糾結。“事改”是高校去行政化最後的底牌,但願這場春風,能吹醒“自主辦學、學術自治、教授治校”等並不新鮮的教育理念,能真正激活中國教科研的土壤。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