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94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溫和而堅定地走向2012

作者 王石川 2011年12月31日 13:05

跌落的時光寫在水上,我們告別了2011,卻告別不了那一幕幕愛與恨、歡愉與悲傷、振奮與愴然。

梳理2011,每一起宏大敘事,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你我相關。從年初的“國八條”加大樓市調控,到前不久的天宮神八太空交會對接;從“十二五”規劃綱要通過,到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到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它們不是雲端之上的坐而論道,它們是影響公眾的頂層設計,這一個個宏大敘事,從表及裏滲入每一個公民的今天與明天。

梳理2011,我們無法忘記溫州動車事故中死於非命的冤魂,那一張張惶恐的淚臉;忘不了校車事故中折翼的天使,頹廢的家長;忘不了慘死車輪下的小悅悅,以及視而不見的冷漠、群情激憤的指責……

當然,我們也無法忘記溫州動車事故中幸運女孩小伊伊激起的舉國同情與關愛,忘不了校車事故激起的舉國憤怒與反思,忘不了最美婆婆陳賢妹。這一年,我們還記住了最美媽媽吳菊萍,記住了最美女孩刁娜,記住了好人得好報的劉士聖、以德報德的李家珍家人,我們記住一個個英勇卻沉默的好人。

這一年,我們依然聽到了官員的雷語,“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戴避孕套不算強姦。”“領導就得騎馬坐轎,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臉!”……權力雷語雖然層出不窮,但很快被公民高分貝的聲音淹沒,一個個官員很快灰頭土臉,甚至葬送仕途,公民的力量在噴薄。

展望2012,儘管我們有過悲傷,但有足夠的理由拭去淚水,提振信心。郭美美事件之後,信任危機倒逼慈善機構走向公開透明;公眾不堪稅負,個稅免徵額提高;接連的校車事故,催生了《校車安全條例(草案)》;不再讓貧困孩子挨餓,“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出臺;正視我國貧困現狀,新貧困標準面世;面對公眾的環保訴求,PM2.5納入空氣監測標準;烏坎事件之後,官方表示,“堅持民意為重,以最大決心、最大誠意、最大努力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群眾已經被激怒起來了,你才知道什麼叫力量”……

展望2012,我們有理由振奮,因為公民不只是圍觀,更是在行動。如果説2010年,“圍觀改變中國”,那麼2011年,行動改變中國,從微博打拐到免費午餐,從溫州動車事故到錢雲會,再到烏坎,到處都有公民的身影,到處都能看到行動中的公民。圍觀是力量,行動更是力量。正如有論者所稱,沒有任何一種幸福會從天而降。那些行動者投射在公共事件中的身影,至少讓我們不那麼悲觀,即使最灰暗的色彩都無法遮蓋那一抹希望:一個真正的變革年代正在開啟大幕,這個大幕一旦開啟,就永遠也不會再關上。

展望2012,我們有理由迸發更大的激情,更飽滿的努力。2012年1月1日,行政強制法、新車船稅法、居民身份證法……開始實行,此外,小微企業所得稅將減半徵收、五大類商品進口稅率降低等稅收新政也正式實施,“減稅”將成為2012年度稅收關鍵詞——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2年我國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説:“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時,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從2011到2012,乃至更遙遠的時代,只要牢記過去,從過去中尋找啟迪,勇於做一個行動的公民,溫和而堅定地走下去,信心就流淌在我們心中,未來就握在我們手裏。

最新文章

留言板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責任編輯:秦研科熱詞:教育改革 義務教育 全國人大常委會 袁貴仁 教育部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網 i貼吧 開心網 QQ空間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