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剛剛“轉會”到山東大學的溫儒敏教授,曾長期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因其對大學教育尤其是人文學科教育多有批評而為人所知。近日,溫儒敏在媒體撰文,一口氣列舉中國大學五種病:一病市場化、二病項目化生存、三病平面化、四病官場化、五病多動症。“五病”有病例,有症狀,有病因分析,讀來痛快淋漓,引人深思。
溫儒敏教授是高校中人,對大學教育的弊端有切身體會,又深具人文情懷,其批評自然有不容忽視的價值。另外,他長期擔任系主任職務,也是北大文科試驗班等改革的參與者,他對高校官場化、多動症等總結,可謂現身説法,尤其值得重視。
事實上,溫教授所謂“五病”,有些也屬於“症狀”一類,深究病因,都可以歸結為高校的過度行政化。在大學中,當權力本位代替學術本位,官場邏輯取代教育規律,就是過度行政化。這幾乎是當前高校一切問題的亂源。
過度行政化最直接的表現,是大學官場化:大學也分副部級、廳局級,校長和院繫領導各有行政級別。誰當領導誰就得到更多資源,以致有的教授也爭著去當處長。學校合併,院校升級,多動症式的改革舉措,之所以朝令夕改,造成大學千校一面,往往不是出於尊重高校實際和教育規律,而是行政主導的結果,或者是産出教育GDP的需要。
行政主導下的高校,教育資源分配和教學成績的評價,也服膺于權力本位。主管部門主導的評估、考核,讓高校不勝其擾,只能盡力迎合,甚至不惜作假、行賄。學術研究以各種項目為依託,跑項目、要資金的項目化生存,成為高校教師的常態。而項目的獲取,經常不是以研究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為依據,而要看領銜者的職位、級別。領導也很容易成為項目專家、院士,掌握更多的資源。在這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實現了互相兌換。
在行政權力可以輕鬆轉化為現實資源情況下,市場化就成了行政化的一體兩面。所謂大學市場化,表面上看是政府放手,把大學交給市場的結果,實際上,市場化背後,往往是政府不作為、亂作為,或者權力尋租腐敗的結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逼迫大學不斷擴招,從學生身上賺錢;部分有門路的教授,一頭扎進市場的海洋,依靠掌握的公共教育資源,大發其財。
大學當然離不開行政管理,但大學不同於政府部門,行政只應是輔助角色,為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的目標服務。行政和學術,固然不是對立的,但各自有不同的邏輯。行政講究效率和量化考核,講究權威和服從,但學術只服從於真理這個權威,往往需要長期研究和不斷試錯,尤其是一些人文基礎學科,其成果很難量化考核,甚至在一些人看來是無用的知識。但是,在一個國家,必須有一些人去研究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最適合這些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大學。在行政化邏輯下,這些人的生存環境日漸逼仄。
大學過度行政化問題,在《國家中長期教改規劃綱要》中已明確提出,《綱要》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堅持政校分開、管辦分離,保障高校辦學自主權。最新的進展是,教育部日前通報了已於今年1月1日實施的《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和《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希望通過制定高校章程,以立法來保障高校辦學自主權,減少行政權力干預。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也是教育界呼籲已久的事。
高校章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具備了大學“憲法”的性質,確定了高校基本的運行和管理制度。從理想來看,一個合格的大學章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大學的資金來源和投入機制,學校的權力和決策機構,校長等主要領導的産生辦法;明確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等職權,維護學術本位和學術活動獨立性;此外,教師和學生才是學校真正的主人,要建立制度化渠道,保障教師、學生代表對學校重大決策的參與權和監督權。
大學是特殊的公共機構,其運行和管理有不同於行政管理的獨立機制,只有建立自主辦學、學術獨立、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管理制度,才能讓中國大學擺脫行政化痼疾。舊染既除,新機重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才有希望。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