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許曉明:撤點並校糾偏要找對“準繩”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6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7月23日,教育部公佈《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力圖解決農村學校撤並帶來的路途變遠、交通隱患、班額過大等突出問題。教育部表示,將嚴格規範學校撤並行為,多數家長反對的,將不得撤並。已經撤並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應當恢復。(據《新京報》7月24日報道)

  從2001年起在全國鋪開的“撤點並校”改革,在推動農村教育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的同時,使得農村中小學數量大幅縮減,導致部分學生上學路途變遠、交通安全隱患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並帶來農村寄宿制學校不足、一些城鎮學“超員”突出等問題。教育部此次出臺指導意見,對一定範圍內存在的農村中小學盲目撤並問題進行糾偏,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學精神,也充分體現了對基礎教育負責、對農村孩子負責的嚴謹態度。

  該《意見》中有許多設置科學、操作性強的政策亮點。在強調製定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的科學性上,突出要求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要求農村小學1至3年級學生原則上不寄宿;要求一般應使學生每天上學單程步行時間不超過40分鐘;具備公共交通或校車服務條件的,學生每天上學單程乘車時間應不超過40分鐘。這些細緻到以數字説話的條件設置,讓國民教育以人為本的宗旨得到鮮明體現,為糾正盲目撤並提供了明確的政策依據。對於已經撤並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恢復必要的,該《意見》明確提出應當恢復,這讓那些遠途奔波在求學路上的農村孩子看到了曙光。

  然而,在恢復部分農村學校的時候,必須警惕和反思,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事實上,撤並也好,恢復也罷,都是手段而已,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促使農村義務教育的學校佈局更加科學化。因此,對於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而言,選擇撤並還是恢復,必須因地制宜地考慮實際辦學情況,必須以人為本地考慮學生和家長們的實際需求,這才是調整學校佈局的本意所在。相關部門有些工作人員,總喜歡一窩蜂、一邊倒地走極端,只顧完成任務的數量,不顧完成任務的質量,這種“懶政”傾向曾經妨害了撤並學校的成效,也要謹防他們在恢複學校的過程中捲土重來。

  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演變,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進行調整,是一個必要的教育改革過程,撤校或者“復校”各有其合理性,不必大驚小怪。而確保這種動態的調整過程科學、合理,關鍵在於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村孩子受教育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在決策過程中,要多聽農民的意見,尊重農民的訴求,以農民心聲為準繩。對教育部門乃至各級政府而言,在制度上設計長效的“通道”,讓農民的聲音能夠被清晰地聽到並得到重視,是確保這樁好事辦好的重點所在。

熱詞:

  • 準繩
  • 意見
  • 農村寄宿制學校
  • 農村義務教育
  • 通道
  • 農村中小學
  • 農村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