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辛春來:《我們中國這些年》,可貴的真實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4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我們中國這些年》以編年體的形式,以一個從部隊大院走出來的孩子、一個國防科技工作者的經歷,以一個經濟、軍事記者的視角,記述了這些年來他如何與共和國一步步走過。書中大事、小事、身邊事,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包;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無所不有,把讀者帶入那純真、激情、迷茫、渴望、執著、探求的歲月。閱後不由得使人生發出往事如煙、滄海桑田之感嘆!

  在一次“世界讀書日”之際,張欣在書店裏看到台灣“70後”作者廖信忠所寫的《我們台灣這些年》一書,以平實無華的文字記述了其在台灣這些年的所經所歷、所見所聞。他閱後頗受啟發,於是突發奇想:何不效倣廖先生,以自己的所經、所歷、所見、所聞及所感寫一本《我們中國這些年》,讓那些不大了解內地的台灣人、那些不大了解中國的外國人、那些不大了解過去的年輕人,對當代中國有一個較為真實的認知;讓那些研究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其實充其量一知半解的所謂洋“中國通”們,對中國多一些真正的了解,少一些沒必要的誤解,多一些善意的理解,少一些徒增煩惱的曲解。

  於是,在工作之餘,張欣以過去幾十年積攢的日記為重要線索,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寫出了這部50多萬字的《我們中國這些年》。

  這是一本普通的書,作者是一個普通的人。這也是一本真誠的書,作者是一個勇敢的人。我們不難從書中的每一章、每一節看出作者的真誠。他真誠地講自己的故事,談自己的內心感受,毫不掩飾地將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思想攤開來,讓大家來讀。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整本書順著時間這條線,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開始不間斷地講到今天的2012年,從一筆帶過他的父輩家庭,到如實地講述個人的成長經歷,從伴隨他一生的共和國發展進程,到進程中發生的可圈可點的事情,作者都或輕或重地著以筆墨,既作為記錄,同時也借此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這些年我們中國確實發生了許多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也確實成就了許多不同的人生。如果你想了解除你自己之外的其他人的真實人生和真實內心,這本書一定會吸引你。畢竟真實的東西難能可貴,真實的東西也最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這本書是以普通人視角記述歷史,對歷史事件的把握和選擇是它是否具有可讀性的關鍵所在。“恢復高考”、“春晚”、“非典”、“神六”等為我們熟知的很多往事,都在書中一一再現。此外,作者並沒有回避任何敏感問題,在對敏感事件的陳述和點評上都很客觀,有些事件即使在當時也未受到社會的關注,至今也很少被人提起,但是卻影響了很多人。比如書中一開始便提及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部法的主旨是反對封建包辦強迫婚姻,提倡自由戀愛。之所以提及此事是因為發生在作者同父異母的大哥身上。這種情況並非個別,而當時的歷史背景卻是在五四運動反封建的旗幟下,前輩中因不滿父母包辦婚姻而離家出逃參加革命,但是那些被留在家鄉的農村婦女們,頭頂著“匪婆”的惡名,肩負著撫養孩子、照顧公婆的重任,一年又一年,含辛茹苦,望眼欲穿,日夜盼郎郎不歸,最後盼到的卻是一紙“休書”,而這紙休書並非出自丈夫之手,而是蓋著大紅印由組織上出具的……對於此類書中記述的事件,作者或深或淺都做了點評,把更深的思考留給了讀者。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多角度的。讀者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歷史書,因為本書是以編年體寫歷史,從1949年寫到2012年,共和國60多年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都真實地呈現出來;同時,又可以把這本書當做紀實文學作品,因為它有故事,情節感人而且勵志;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散文,書中內容雖然很廣,看似生活中的小事背後呈現出的卻是時代大背景,“小”中有“大”,小“我”中有大“我”,有靈魂;還可以當做研究著作,因為作者對很多事件都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和見解。

  《我們中國這些年》一書,對熱衷消費主義的年輕一代了解過去,對同根同源的海外人士了解中國,對飽經滄桑的歷史親歷者回首和品味往昔的如歌歲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閱讀文本,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熱詞:

  • 我們中國這些年
  • 真實人生
  • 休書
  • 非典
  • 春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 恢復高考
  • 世界讀書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