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保護名人故居,給城市積澱一種厚度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2日 16: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秦妍

       日前,位於史家衚同51號的章士釗故居被拆引發社會關注。7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以“違反施工流程”、“無證施工”等理由給章士釗故居的施工單位下達了停工令。

       遭遇被拆危機的不止章士釗故居一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名人故居面臨著無人修繕甚至被拆的困境。徐志摩、傅雷、曹雪芹、梅蘭芳、魯迅、沈從文、梁林故居等都未能倖免。據2011年底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結果顯示,全國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當中,新發現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為536001處,約4.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已消失。僅在北京,就有近1/3名人故居已被拆除。

       造成大量名人故居以驚人速度消失的,無外乎利益的追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一者:部分地方政府在“舊城改造”中往往只看經濟利益不看文化效應。為了實現收支平衡,往往在舊城改造中引入商業開發,打著‘保護性拆除’、‘維修性拆除’的幌子,對名人故居肆意破壞。二者:名人故居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監管也不夠到位。儘管我國在2002年就出臺了《文物保護法》,但仍存在許多漏洞,如並沒有對名人故居保護做出統一的標準認定,沒有對那些故居和古建築應該保護做出詳細的界定,此外,違法成本極低的現狀無法對破壞文物的行為形成有效的約束力。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名人故居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和精神的標誌,代表著一個城市歷經時代變遷後沉澱下來的厚度。故居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廂一院都呈現著特定時期的歷史文化,展示著一個時期的時代風貌,更為後人景仰前人風采提供了真實的標本。

       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保存名人故居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沿承文化厚度和底蘊的積累,就需要加強對名人故居的保護。而做這項保護工作,需要完善文物保護方面的法規法規,對名人故居確立統一的標準,讓更多的名人故居納入保護範圍,同時加大破壞文物的違法承辦。不僅如此,地方財政也要向文人故居保護傾斜,增加文物故居的修繕資金,並在修繕過程中,堅持原物、原址、原狀的原則。

       文人的故居並不屬於某個人,是前人的印象,後人的追憶,更是一座城的歷史。文人的故居更不應該被商業開發擠佔,任何商業行為都不應該毀掉一座城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厚度。保護文人故居,是對文明的尊重,也是對一座城“精、氣、神”的延續,更是對民族精神和文化薪火的傳承!

熱詞:

  • 名人故居
  • 章士釗
  • 文物局
  • 文物拆遷
  • 文化底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