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臺媒:島內産業有轉型升級的急迫性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8日 0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聯合報》係“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宣言中,期望當局在3個月內訂立中長期産業發展計劃,以改變過於依賴海外代工出口的成長模式。台灣《經濟日報》28日刊載社論表示,這項宣言給當局及産業界帶來轉型升級的壓力,也凸顯産業必須尋求創新模式的急迫性。 

  全文摘編如下: 

  台灣高科技産業長期聚焦于代工製造的業務型態,為求降低成本,廠商不斷在全球各地追求廉價生産要素,許多産品雖擁有高全球市佔率,但毛利率頻創新低,産業附加價值率亦逐年下降。 

  事實上,台灣産業研發強度不弱,島內整體研發經費投入,每年呈現穩定成長,專利申請在全球名列前茅,創新成熟度之國際評比亦有不錯的表現,這幾年在許多競賽的發明獎也獲獎無數,但這些成績為何仍無法有效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影響所及,不僅市場影響力無法提升,企業亦無法擁有足夠利潤以作未來投資,也造成人均民眾所得長期停滯不前。 

  探究問題背後的成因,應在於以下幾個關鍵議題:首先是台灣工業基礎並不穩固,無法強化科技的應用與整合。過去因市場多在歐美,標準與技術多由歐美國際大廠所主導,而台灣因缺乏主導性領先技術,加上科學基礎能力薄弱,因此無法帶動科技的健全發展。 

  其次,評估台灣産業現況,因長期以代工業務為主,産業價值活動多聚焦于生産製造,價值活動兩端的比例低,對市場需求掌握能力較為薄弱,出海口亦不足;而跨領域跨産業創新缺乏,無法促成産業價值鏈各階段活動的價值提升,也是産業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觀察現今市場的發展,跨領域的融合及跨界經營已成為創新的主要來源。根據研究,未來的科技創新將主要來自多領域技術整合的突破,而非單一技術本身。亦即未來創新的來源,需要跨領域的連結融合,才能看到更多創新的概念,産生更多新的應用。 

  因此台灣要創新轉型,必須深刻檢討,並展開行動具體落實。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台灣資源有限,不能甚麼都想做,應選擇與聚焦進行深耕。亦即應分析各産業所遭遇的根本問題,嘗試找出島內所欠缺的關鍵基礎技術,進行研發與技術深耕並生根。搭配的台灣創新系統也應重新思考其定位,而非各自為政。亦即配合産業發展所需關鍵技術,重新定位學術機構與研究機構之角色與任務,如學界升等制度及法人科專執行方式,緊密發展産學研的合作。 

  其次,應鼓勵産業深耕品牌價值,提升産品市場影響力。這除了協助自有品牌廠商進行國際推廣,提升國際形象的傳統作法外,因應優質平價市場及新興通路崛起,也應策略性的促成重點廠商參股或並購海外通路及強化與海外行銷平臺的連結,並進一步協助廠商深化全球供應鏈運籌能力,以提高市場競爭門檻。 

  最後,應有系統、有計劃的推動跨業、跨領域的交流與融合。例如應積極促成文化創意産業與高科技及成熟産業之合作,以文創素材的加值與應用,提升原有産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此外,科技元素亦是創新的重要來源,應思考建立科技應用服務機制與平臺,強化産業上下游體系及生態的鏈結,建構新型態之整合服務,協助成熟産業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 

  台灣企業目前面對的産業競爭環境變化空前劇烈,産業政策如何能夠兼顧長期永續、短期有效,切中産業發展所需,並引導産業改變過去追逐低廉生産要素的效率導向,快速朝價值創造及創新經濟轉型,將是黃金10年是否能夠實現的關鍵課題。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産業價值鏈
  • 産業整體
  • 産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