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馬想斌:讓每個生命都有尊嚴地謝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聖經》上説: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醫學博士陳作兵説,我知道死亡有一萬多道門,讓人們各自退場離去。

  每個人在出生的那刻,就註定了死亡的結局。在臨終前的最後一段路怎麼度過,決定著一個人最後的生命質量。對很多瀕死的人而言,疾病的折磨和對死亡的恐懼交織著侵襲肉體和心靈;對親屬來説,感同身受的病痛經歷和傳統風俗、經濟壓力、醫患關係往往都成為面臨的困境。

  在臨終之前,作為親歷者或者親屬該怎麼做?這個話題和死亡一樣,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如何讓人平靜地接受這個無法逆轉的事實,我們的孝道沒有答案。家屬無望地耗盡家財,去拯救一個痛苦的生命,對病人對家人都是折磨,難道折磨就是“孝”的最佳體現?

  一個走到生命盡頭的人不能安詳離去,反而要忍受心臟按摩、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驚心動魄的搶救。即使挽回生命,也可能只是依賴生命支持系統維持的毫無生存質量的植物人狀態……可是,對於一個人來説,生命的質量和生命的長度同等重要。如何度過最後的時光,決定權在於病人本身,對於生命是否應該延續這種嚴肅的問題,更應該尊重人權。

  前不久,一部包含著臨終關懷理念的《桃姐》悄然走紅,桃姐晚景淒涼的鏡頭讓不少人為之動容;不久之前,一名上海教師發表給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公開信,講述了其父在臨終前屢遭拒絕治療的遭遇,俞正聲回信也認為要在癌症晚期病人關懷上爭取制度有所前進。

  是的,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心臟病,這四種疾病均為排名前四位的死因,且均與年齡相關,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高、治愈的幾率就越低。有專家曾做出預測:到2020年中國有3/4的死亡與老年病有關,死因的順位對臨終關懷事業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有一點值得十分關注,目前我國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主要以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為主,而全國開展臨終關懷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僅有150家,容量極其有限。

  面對生,國內的教育給我們指出了許多條路,但面對死,我們卻總是強調“死”之於社會、他人的意義,對自己和親屬意味著什麼,總是不願談及。與國外相比,我國只有極少部分學校開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倫理教育課程,遠沒有達到普及。減輕死的痛苦,對逝者來説就是最大的尊嚴。對於死亡,我們需要重新思考。

  這是一個人人都要經歷、家家都有人經歷的過程。因為任何一個人,無論年輕時多麼輝煌、多麼榮耀,卻無法回避一個事實:總有一天會慢慢變老,面對死亡。

熱詞:

  • 生命的長度
  • 生命質量
  • 生命倫理
  • 臨終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