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寧濱:高校在協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09: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協同創新”的重要思想,強調“政、産、學、研、用”各主體要圍繞國家需求,瞄準世界一流,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機制,開展協同創新,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快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步伐。推進協同創新,高校應有所作為,也大有可為。

       協同創新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以往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雖然推動了經濟規模的擴張,卻難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激烈競爭。這迫切需要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為此,應積極創新理念,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快資源整合與重組,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開展“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

       從協同學理論和國內外協同創新實踐來看,所謂協同創新,就是多個獨立的、沒有直接隸屬關係的組織形成的目標趨同、知識(思想、專業技能、技術)互補、運作配合、收益共享的創新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管理創新。目前,我國在創新活動組織、創新資源配置和創新制度保障等方面尚存在分散、封閉、低效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協同創新逐步得到解決。開展協同創新,能促使政府加大科技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力度,建立科學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解決科技資源分散、重復配置以及利用效率低等問題,建立促進科技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能促使“産、學、研、用”等創新主體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突破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打破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體制壁壘,改變小而散的科研組織管理模式,在目標一致的基礎上明確各方權責和人員、資源、成果、知識産權等歸屬,實現開放共享、持續發展。

       高校是推進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

       高校是培養人才、傳承知識、創新科技的主要陣地,在國家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沒有高校與企業、用戶、科研院所、政府等的合作,就難以在全社會形成協同創新的機制體制,難以構建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同産業發展相銜接的結構合理、類型多樣、機制靈活、充滿活力的創新體系。

       從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來看,高校是推進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19世紀德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以柏林大學為代表的一大批創新導向、“研學”協同的研究型大學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經濟、科技中心,以“産學研”協同方式服務於美國先進製造業的麻省理工學院、服務於美國信息産業的斯坦福大學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學功不可沒。在科學借鑒世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提出“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這種模式必將有力推動我國高校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密切關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問題意識、協同意識、創新意識,積極開展協同創新,培養一流創新人才,産生一流創新成果,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高校推進協同創新的具體路徑

       協助做好頂層設計,提高自主創新水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是開展協同創新的基本價值取向。目前,一些創新主體對自主創新重視不夠,導致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例如,有的企業認為自主創新投入大,短期內難以看到效益;有的用戶認為,引進産品方便省力、又快又好;有的政府管理人員認為,自主創新週期太長且涉及多個部門難以協調,使用自主創新産品可能帶來各種風險和相關責任;等等。高校作為推進協同創新的重要力量,應著眼于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協助國家從戰略的高度做好頂層設計,爭取各級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調動其他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協同創新按既定的路線圖推進,有效實現預期目標。在這個問題上,北京交通大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有益經驗。例如,我國城軌列車運行控制系統長期依賴進口,受制於人。這樣一個複雜系統的自主創新具有週期長、風險大等特點,要求很高、難度很大。北京交通大學接受這個任務後,立即成立創新團隊,經過反復調研論證,確立了科學合理的總體技術方案與實施路線圖,爭取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及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並組織協同國際國內多個創新主體,不斷研究解決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創造性地克服困難,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

       協調各方利益關係,促進創新順利實施。協同創新涉及多個利益主體。因此,促進協同創新順利實施,關鍵之一是有效協調各方利益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大學首先要大氣,站得高、看得遠,不與協作夥伴爭利益。其他創新主體能做的事大學不去做,大學只做其他創新主體不能做的事。實際上,只要協同創新的目標實現了,各方都是贏家、都能實現利益。同時,大學應克服包打天下的思想、樹立開放的心態,耐心説服各方,使之願意承擔風險和預見到成功帶來的收益,並促進各方形成一個有效的協同機構,定期溝通,及時解決在協同創新中出現的問題。知識産權、中試成果、最終産品等的利益分割是目前制約協同創新順利實施的關鍵問題。大學應有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勇於放棄一些利益,同參與協同創新的其他單位和部門確認各自利益範圍與責任邊界,設定風險分擔和利益分配機制,使各個參與主體都能夠在協同創新中受益。北京交通大學在城軌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試驗中試、示範工程等幾個階段中,分別請不同的創新主體來&&,充分發揮協同方各自的優勢,體現了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主體為主導推進協同創新、形成合力,為該系統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合作基礎。

       打造高端平臺團隊,保證創新可持續性。協同創新涉及的大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科研項目。有效實現協同創新的目標,需要建立高端的科技創新平臺與人才團隊。科技創新平臺是承擔重大項目、産出高水平成果和可持續創新的基礎;與各方密切合作,聯合構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並相互開放和共享平台資源,是高校推進協同創新的重要著力點。在構建科技創新平臺的基礎上,高校還應圍繞協同創新的目標,培養高素質的領軍人物和專門人才,聯合組建創新團隊,不斷提高協同創新的能力與水平。在城軌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協同創新的過程中,北京交通大學一方面在平臺共建上下功夫,激發學校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力,建成“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家發改委和鐵道部的主導下,與軌道交通信號領域的龍頭企業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了“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並以知識産權和股權激勵的方式,調動協同創新各方以及核心技術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培育並聯合組建了一個成果推廣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以平臺輻射整個行業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學校教師為核心、以專職科研隊伍為骨幹,採用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培育了若干在本行業有影響的領軍人物,培養了500多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才,形成了一支近500人的專業技術隊伍,鍛鍊了一支近1000人的工程建設隊伍。此外,針對我國軌道交通相關事故暴露出的技術、管理和人才等問題,北京交通大學還積極推進“國家軌道交通安全評估認證研究中心”和“國家軌道交通職業技術培訓認證研究中心”建設,為我國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高速鐵路信號系統的自主創新打下堅實的平臺和人才基礎。

熱詞:

  • 胡錦濤
  • 清華大學
  • 創新型國家
  • 協同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