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黃國勝:稅負高不高,不完全由稅收説了算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6日 11: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有國際機構發佈報告認為,中國勞動者平均稅率高於許多國家,建議大幅減稅。而國內減稅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有專家提議,中國今年應少收1萬億元稅來減輕企業和居民的負擔。但持不同意見者擔心,減稅會影響國庫進賬。而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錢冠林説,中國當前的總稅收約佔GDP比重的20%,這個稅負水平在國際的橫向比較中並不高,甚至可以説是低的。(4月14日《人民日報》)

  事實上,中國從21世紀初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減稅的步伐,“減稅”成為近年來中國稅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主基調,但由此也説明我國的稅負水平是較高的,要不為何不斷推行減稅政策呢?而稅務總局領導所説的稅負並不高甚至是低的觀點,或許站在稅務官員的角度、並就稅收而言,其觀點並沒有錯誤,然若放眼全局,愚以為觀點不完全正確或者説是片面之詞。

  我們都知道稅收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然而,在我國的財政收入中,非稅收入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蛋糕。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由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産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務、準公共服務取得的財政性資金。在我國,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範圍的項目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國有資産、資源收益、其他非稅收入等。

  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達10.37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而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9720億元,增長22.6%;非稅收入14020億元,增長41.7%。財政部近日發佈2012年1-2月公共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1-2月,全國財政收入20918.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23.89億元,增長13.1%,非稅收入2416.94億元,同比增加817億元,增長51.1%。其中,中央非稅收入同比增加41億元,增長13.1%;地方非稅收入同比增加776億元,增長60.4%。

  從媒體報道上我們會發現,我國每年都有行政事業收費項目被取消或者減免。這些取消的收費項目中,既有中央立項的,也有省級政府立項的項目。看似各地都在取消收費項目,然,各地方政府仍然沒有停止在非稅收入上大做文章。雖然年年都在減負,但是從非稅收入增長情況和佔財政收入的比例情況可以看出,這種負擔似乎是越減越重。説明我們的稅費格局並不合理、仍嚴重失調,我國的稅負並不算輕,雖然當前的總稅收約佔GDP比重的20%,但實際稅負遠不止這些。很多稅變換成其他費的形式繼續分攤到民眾身上,間接稅比重高、直接稅比重低,減稅的道路依然漫長。

  減稅的目的是什麼,換成群眾的語言,就是變相增加民眾收入。喜人的是數字,而民眾的收入增長了嗎?什麼是增長,是真正的增長?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實事求是,不追求浮誇的政績。日前筆者在一個場合遇到蘇北窮縣漣水縣委書記李衛平,他介紹,該縣2011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6.64億元,同比增長62.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28億元,同比增長89.9%。一般預算收入增幅江蘇省第一,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在江蘇省50個縣(市)中排名比上年上升9位。而他最為高興的卻是,稅收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大幅增長,説明當地活躍經濟的效應,帶來政府稅源的穩定、稅基的擴大。其實只有經濟活躍了,稅收收入不斷增加,非稅收入所佔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在良性循環增長過程中的減稅,或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稅。

  實事求是是我黨的思想路線,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共産黨人、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更要有説實話、做實事、求實效的基本為官品德,唯期望我們的稅務官員們少説官話,多辦實事,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才能更好更多地造福人民。

熱詞:

  • 稅負水平
  • 科學發展觀
  • 稅收改革
  • 稅收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