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關於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24.8%的增幅高於GDP9.2%的增幅問題,近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有關職能部門和財經專家也就此作出了分析和説明,認為目前財政收入增幅高於GDP,主要有物價上漲、進口擴大、二三産業增長較快、財政規範管理等因素,總的看來是與經濟發展情況大體適應的。在這種看法得到公眾認可和理解的同時,也有人認為財政收入增幅過高,我國宏觀稅負過重,導致了市場分配的不公平,甚至建議大幅度、大規模減稅。
評價我國財政收入增幅和宏觀稅負是否合理,不僅要看相關指標的高低,更重要的還要看公共財政的保障程度和覆蓋範圍,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品質;財稅政策制度是否科學,不僅要參照西方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更要充分考慮我國的國情。
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公共財政擔負著解決城鄉二元化、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的財力保障重任。目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城鄉二元化發展矛盾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要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近些年來,我國在解決城鄉二元化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方面投入了大量財力,建立了農村基本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制定了其他有效改善民生的機制措施,緩解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為實現社會公平公正與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的探索與努力,但是這畢竟是初步的。據統計,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1810元和6977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達3倍以上;廣東省和江蘇省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均超過了5000億元,而青海、寧夏和西藏三省(區)合計僅400多億元,西部有的一個省(區)的年度財政收入還不及東部有的一個縣級市。要有效解決8億農民的基本醫療、養老保險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生活條件落後等問題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今後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財政投入。
當前公眾對加大財政投入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今年“兩會”召開期間,會上會下,各行各業如何增加財政投入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許多財政支出已經形成了剛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目標,僅此一項就佔了每年全國財政支出的約五分之一。農業、科技、文化等多項公共財政支出都要求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其他各項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也都需要重點支持。近幾年來儘管財政收入保持了較高幅度增長,但是每年全國財政預算仍然連續安排了超過8000億元的財政赤字。公眾的期待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求強大的國家財力予以保障,財政收支矛盾始終都比較突出。
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財政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是財政收入規模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近年來,實施和完善結構性減稅一直是我國稅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主基調,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今後應繼續堅持不懈地予以推進。同時,面對複雜的經濟發展形勢,需要始終保持科學、冷靜的頭腦,理性看待財政收入增幅高於GDP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孫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