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尹於世:器官捐獻開新局需打破舊觀念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紅十字會公佈,啟動兩年的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全國完成器官捐獻207例,共捐獻大器官546個,挽救540余名垂危的生命。中國每年有約150萬的病人需要器官移植,兩年546個捐獻器官顯然是杯水車薪。(3月26日《新京報》)

       器官供應奇缺,主要原因是器官捐獻率極低。有這樣一組數字:西班牙每百萬人中有34。38人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美國每百萬人中有26。5人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英國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據衛生部統計,據統計,2003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數字是零,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每百萬人捐獻率僅為0。03,器官移植與器官捐獻之間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由於缺乏自願捐獻,中國此前絕大多數的移植器官來源於死囚捐獻。而死囚器官的真菌感染率和細菌感染率很高,這導致我國器官移植長期存活率低於世界先進水平。而且,我國政府已承諾在3—5年內徹底改變主要依靠死囚來獲得移植器官的畸形方式。因此,建立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的移植體系已迫在眉睫,否則,我國的器官移植就將面臨無源之水的困境。

       統計表明,美國器官移植的等待者和器官捐獻者之間的比例為5:1,英國為3:1,而我國高達150:1,差異懸殊。專家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對器官捐獻的認識,國內許多人在思想理念上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説,在美國,大部分州採用領取駕照登記器官捐獻意願制度,在歐洲一些國家也是這樣。

       但在我國,不少人覺得,領駕照時登記器官捐獻,是晦氣、不吉利的事。事實上,如果目前我國的交通事故死亡者可以進入自願捐獻渠道,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就會遠遠超過目前的捐獻規模。

       另外,重症監護病房中的危重病人,也是被長期忽視的潛在捐獻者群體。儒家“死者為大”、“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等觀念已根深蒂固。而且按照中國人的喪葬習慣,去世的人要保持身體的完整性。對危重病人談器官捐獻,也會因為不吉利而受到患者或家屬的誤解,即使捐獻者同意,往往也會因家屬反悔而難以實現捐獻。

       古老的拉丁格言説:“生命中最確定的事情是,我們都會死亡;最不確定的則是,死亡將於何時降臨。”其實,只要人們理性地面對,其實不難理解這樣的事實:每年都有許多因車禍等意外事件死亡的患者,而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結束了,如果他的器官還可以救助別人,是生命延續的另一種方式,這不僅是對一個生命的最好紀念,也是對另一個生命最大的幫助與關愛,這不僅會逝者的家屬得到安慰,也會緩解社會的器官短缺問題。

       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器官捐獻體系,首先積極而穩妥開展器官捐獻知識的宣傳與觀念的引導,讓人們知道器官捐獻的意義與價值,了解捐獻的流程和渠道,讓更多的人理性看待器官捐獻,自願參與器官捐獻。

       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捐獻器官的觀念和配套的制度。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愛心公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離不開每一位公民的觀念改變和道德洗禮。因此,從思想觀念上的引導上著力,逐步形成在全社會倡導並積極踐行公民去世後捐獻器官的風尚,才能真正破解器官捐獻面對的困局。

熱詞:

  • 紅十字會
  • 人體器官
  • 捐獻
  • 器官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