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器官捐獻困局還須法制給力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7: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鄧昌發

       3月22日,“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總結會”在杭州舉行。中國紅十字會公佈,啟動兩年的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全國完成器官捐獻207例,共捐獻大器官546個,挽救540余名垂危的生命。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希望在3-5年的時間內,器官捐獻體系能迅速建成,改變過去主要依靠死囚來獲得移植器官的畸形方式。隨著死囚器官逐年減少,器官捐獻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的今天,多名業內醫生認為,要建立面向公眾的捐獻體系,亟須機制和制度上的保障。(3月26日《新京報》)

       中國每年有約150萬的病人需要器官移植,兩年546個捐獻器官顯然是杯水車薪。事實上,中國器官移植面臨的阻力主要來自文化、信仰等因素。中國人都多有“保留全屍、入土為安”之理念,在此倫理道德的束縛下,不少人對自己和親屬遺體的器官心存尊重和忌諱,可以説,這種心理是造成供體器官大量浪費而器官移植供體來源嚴重短缺狀況的主要原因——我國每百萬人中只有0.03人在其身故後自願進行器官捐獻。或許正是基於此,黃副部長在一次器官移植國際大會上表示,“目前的工作是立足於動員公民在臨終時獻出自己的愛心,我國現在的平臺是在紅十字會的主導下,把器官捐獻工作做起來”。

       眾所週知,器官不能買賣,器官移植必然要求第三方的器官捐獻者參與,為了使各方的利益得到恰當的保護,這個行業的規範、自律和評估顯得舉足輕重。當務之急固然是提高全民對遺體器官捐獻的認識,但器官移植事業的長遠發展還有賴於法律的支持。隨著中國技術的相對成熟,器官移植發展很快,如果立法過於滯後,“好像很多車都涌到了路上,但是卻發現沒有紅綠燈,也沒有車道”,這必然反過來遏止器官移植體系工作建設的有效推進。

       目前,用於規範人體器官移植的法規主要為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然而該條例在諸多問題上都難以適應形勢,亟需明晰開來。如《條例》雖然規定了人體器官捐獻的“自願、無償”原則,但如何捐獻、怎樣規範,卻語焉不詳。又如該《條例》在對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和器官的分配工作上無明細規定,無力改變器官移植工作較為混亂的局面。特別地,目前的器官捐贈和使用掌握在醫院手中,建立一個更透明的系統來保證病例選取、器官獲取和配給的公正性,已刻不容緩。

       説白了,現代器官移植在涉及醫技、材料、通訊等硬體的同時,更觸及了法律、倫理、信仰等軟體內容。針對這樣一項系統工程,建立健全的器官移植系統和法律保障體系是器官移植成熟與發展的重要標誌與保證。一般來説,器官移植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包括監督、執行和審核幾個部分,而且能夠在中央與地方利益之間維繫平衡。同時,科學的受體登記制度和健全的數據收集機制也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早在兩年前,黃潔夫副部長就透露,“將發起提案,推動修訂《條例》,方向之一是明確由中國紅十字會建立器官捐獻體系,促進中國器官移植的健康發展”,但這部規定究竟什麼時候能完成修訂,我們仍拭目以待。

熱詞:

  • 器官捐獻
  • 法制給力
  • 死囚器官
  • 器官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