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洪:世界銀行應該姓“世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位於華盛頓的世界銀行總部和白宮只隔了兩三個街區,是距美國權力中樞最近的國際機構。從實際運行看,世行更是一直深受美國影響———成立60餘年來,行長寶座一直為美國人所佔據。23日,美國又提名韓裔美籍醫學教授金辰勇為新的行長人選,意圖將這一“慣例”續演下去。

  金辰勇如果真有才幹,領導世行也未嘗不可。但在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各國,尤其是美國,須以開放心態對待其他選擇,包括新興經濟體提出的兩位候選人。須知,世界銀行姓的是“世界”,絕不是也不該是姓“美國”。

  國際社會之所以普遍對這個“慣例”有反感,因為世行這麼重要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最高管理職位竟為某一個國家獨佔60多年。對此,《華盛頓郵報》曾發文諷刺説,一個由全球納稅人供養的機構,其領導權必須“保留”給某個國家,完全是“歧視性的”。

  另外,從當前國際形勢和格局看,新興經濟體已整體性崛起。可以説,今天的世界,缺少了新興經濟體的支持和參與,許多事情都無法解決;缺少了新興經濟體的參與,世界銀行以及IM F,也不可能正常運轉。因此,新興經濟體理應在新行長人選上有足夠的發言權。

  美歐仍抓緊權力和“慣例”不放,根源在於世行和IM F一直是西方施加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工具。最近幾年,在很多公開場合,西方一再承諾要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但一到具體問題往往裹足不前。口惠而實不至的背後,是西方對特殊利益的固守。

  此次世行行長換人,為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博弈機會。但要想就此一舉打破目前的“帝國後遺症”,難度是巨大的,其中既有西方的阻撓和抵制,也有其他國家內部的分歧和矛盾。結果是,西方繼續掌控兩大金融機構的最高職位。去年IM F總裁改選,四年前世行行長換人,我們就見到了這種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經濟體更需要加強溝通與合作。即使這一次沒有突破“慣例”,也須為下一次獲得突破奠定基礎。作為第一步,一些新興國家已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第一次出現了競逐行長人選的局面,這無疑有助於增加博弈的籌碼。

  如果這次仍是美國人選佔上風,但要想獲得新興經濟體的認同,美國就須有所讓步,雙方可達成某種“有約束力的默契”。比如,美國要確定下一任行長職位向其他國家開放,要同意加快世行改革,給予新興經濟體更多應有股份;世行應提拔更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中高層官員,改變目前西方人獨大的局面。

  這種博弈,其實在去年IM F總裁遴選中就有所顯露———法國人拉加德最終按照“慣例”成為IM F新總裁,但她也承諾推進IM F份額改革,並將朱民提為新增設的IM F副總裁。當然,這種結果是次優選擇,但也很不容易取得。

  世行行長選拔更多地淪為國籍之爭,説明了當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頑固性,這需要新興經濟體堅持不懈地努力來打破。

熱詞:

  • 世界
  • 慣例
  • 美國
  • 經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