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信川:人民幣國際化期待“水到渠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既可減少現有國際貨幣體制不利影響,還可為我國利用資金開闢一條新渠道——

  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作用。外界認為,這釋放出明確的政策信號,預示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會加快。而兩會前,中國人民銀行與土耳其中央銀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30億土耳其里拉,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這是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簽署的第16份貨幣互換協議。

  隨著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幣越來越多,人民幣國際化也備受關注。有關專家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取決於它被市場接受的程度,要積極適應形勢發展和市場需要,進一步夯實市場基礎,循序漸進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動力不斷增強

  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前景可期,支撐各國政府和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充滿信心

  一般認為,衡量一國貨幣是否成為國際貨幣通常有3個標準:一是是否成為貿易結算貨幣,二是是否成為一些國家的儲備貨幣,三是是否成為金融投資的主要貨幣。這就是説,如果人民幣在未來成為國際貨幣,意味著在境外不僅有相當規模的人民幣現金,而且人們願意持有人民幣,並能以此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在境外使用越來越廣泛,國際化進程逐步加快。“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凸顯了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為人民幣‘走出去’提供了契機。”央行行長助理李東榮説。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債權國,中國未來20年的經濟增長前景依然可期,這將支撐各國政府和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充滿信心,為人民幣國際化增添強勁的動力。

  “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中國客觀上需要人民幣國際化,也有能力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説,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以減少現有國際貨幣體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還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為中國利用資金開闢一條新的渠道。

  進展穩步加快

  跨境人民幣業務有效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給企業、金融機構及個人都將帶來便利

  據央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人民幣國際化初期主要體現為人民幣現鈔的跨境流通。2002年,在加拿大溫哥華機場的ATM機上,可用人民幣兌換美元和加元。2005年,菲律賓央行宣佈,人民幣在菲律賓成為自由兌換貨幣。近幾年,在新加坡、越南、蒙古,以及法國巴黎等地的街頭,人們都能夠找到人民幣兌換點,人民幣受到越來越多境外消費者的青睞。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此後,內地多家商業銀行先後在香港發行了總額超過20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快速發展,人民幣跨境業務的種類更加豐富、規模不斷擴大。

  央行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發生2.08萬億元,我國貨物進出口中人民幣結算的份額超過7%,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基本確立。“隨著升值預期減弱,去年人民幣結算仍然保持穩健發展,表明存在人民幣結算的真實需求。”丁志傑説,跨境人民幣業務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合理需求,給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帶來了好處。

  隨著人民幣跨境循環渠道不斷拓寬,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也呈現明顯增長。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量近1.92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4.19倍;人民幣債券發行量1079億元,比2010年增長2倍;人民幣貸款餘額達308億元,比2010年增長超過16倍,人民幣已成為香港特區除港幣和美元之外的第三大貨幣。

  此外,央行間貨幣合作進一步擴大。截至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與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阿根廷、土耳其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如今,在越南、俄羅斯、緬甸等國大多數與旅遊有關的行業、部門以及商品零售業均受理人民幣,持卡人還可以在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使用銀聯卡進行購物消費,人民幣流通和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泛。

  距離仍然明顯

  要真正成為世界“硬通貨俱樂部”的一員,還需深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

  “人民幣國際化出現了一些端倪,但這只是預示著它在這方面有潛力,還要繼續往前推進,不等於已經國際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説,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現實經濟生活之間的距離還非常明顯。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殷劍峰認為,由於目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業務量大部分集中在進口,出口方面相對很小,這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外匯儲備增加,也説明進出口企業在貿易結算的貨幣選擇方面沒有太多主動權。“應鼓勵企業在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加大資本輸出力度,並使匯率機制更有彈性。”

  有專家認為,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外經濟實力明顯提高,宏觀調控能力顯著增強,提高了我國所能承受的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也提供了推出相關改革的有利時機。

  日前,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發表題為《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的報告,明確指出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並將整個過程分為短期、中期、長期3個階段。報告還指出,我國當前正處於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開放的風險基本可控,不能過分強調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完全成熟再進行資本賬戶開放。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賈康表示,當前還需深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在逐步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後,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繼續提升,人民幣將真正成為世界“硬通貨俱樂部”的一員,並被各方欣然接受,人民幣國際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熱詞:

  • 人民幣國際化
  • 人民幣業務
  • 人民幣債券
  • 人民幣離岸
  • 人民幣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