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佘惠敏:不同的選擇 同樣的期盼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兩會採訪,記者先後聽到3位代表談及農民的教育問題。

  一位是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代表,他在松江推進家庭農場的發展。“發展現代農業,農民應該是熟練掌握耕種、收割等各種農業機械的全能農民,但這種全能農民總體上還比較少,我們要加大培養力度。沒有高素質農民,現代農業就發展不起來。”怎樣留住這一小部分人呢?他説,留人的關鍵就是讓這些農民有體面的收入和尊嚴,通過科學的生産方式降低勞動強度,使他們看到種田也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為留住全能農民、發展家庭農場,松江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通過提高和增加各類補貼、扶持訂單生産等,讓承包經營的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第二位是東華大學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嚴誠忠代表。今年兩會,他帶來了優化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書面建議。“農民工最需要職業技術教育,進城農民工未經過正規職業教育,沒有一技之長,會長期滯留在社會底層,要很長時間才能融入城市。”他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要創新機制,比如給農民工提供更多短訓班,比如用人單位先錄取農民工,簽好服務合同後送他們去接受職業教育,再讓他們按合同年限為企業工作。”

  去年,中國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這是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歷史性變化。在這個變化中進城的大批農民,轉換身份的過程肯定會經歷不適,必須加快職業教育,縮短農民工適應城市生活的過程。

  還有一位是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趙路辦事處茅臘坪村三組農民辛喜玉代表。她説,“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讓正讀高二的孫子以後能讀上大學。家裏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基本都是小學到初中文化程度。孫子將來讀大學了,以後不論留鄉還是進城,路都會越走越寬。”

  盛亞飛代表希望農村留下來的農民都是高素質的,嚴誠忠代表希望農村走出去的農民工都是有專業技術的,辛喜玉代表希望農村的下一代都是高學歷的。三位代表都希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

  城鎮化也好,城鄉協調發展也好,農業現代化也好,都離不開農民素質的提升。目前國家力量和社會力量已經形成合力,無論是對3000多萬農村寄宿制學生住宿費的免除,還是對1228萬中西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補助,無論是為貧困地區學童提供免費午餐,還是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的關注,這些努力的背後都寄託著同樣的目標和同樣的期待,讓農民和他們的後代有更高的素質,讓他們有更強的能力去創造和把握未來的幸福生活。

  正如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説,“讓農民無論進城還是留鄉,都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熱詞:

  • 農村寄宿制
  •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 職業教育
  •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