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易艷剛:在商標權糾紛中品世讀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搶注名人商標引發的侵權糾紛近年間越來越多。最常見的情況是,那些所謂的“有商業頭腦的人”,預判某個名人的商業價值可能會上漲,然後火速搶注與此相關的商標,接著待價而沽,或用它開展頗具欺騙性的宣傳。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既讓商標牽涉到的名人苦不堪言,又使眾多消費者被無良商家肆意忽悠,倒是那些搶注者不用怎麼費勁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與名人沾邊的商標成為搶手貨,從一個側面説明,現在中國人的知識産權意識有了很大提升。在改革開放初期,“同仁堂”“狗不理”“青島啤酒”等中國民族品牌,都經歷過被外國公司搶注商標的尷尬;但如今的中國人,似乎成了搶注名人商標的“急先鋒”。

       最近,身價暴漲的NBA新星林書豪意欲註冊自己商標時發現,江蘇無錫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竟在兩年前就已搶注“林書豪”中文商標——當時僅花費4460元註冊的商標,如今“獅子大開口”叫價500萬元;同樣離譜的是,有個以林書豪姓名拼音組成的網站域名,轉手價也高達26萬元。忙於比賽的林書豪目前還未對這家無錫公司提起訴訟,但正在謀求上市的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卻已經收到了籃球傳奇人物邁克爾喬丹的侵權指控。2月23日,喬丹通過美通社宣佈,中國公司“喬丹體育”涉嫌侵犯自己和兩個孩子的姓名權,已提起訴訟。

       懂得搶注名人商標的中國人,確實夠聰明,但再聰明也只能算是一種小聰明。面對喬丹的侵權指控,“喬丹體育”申辯説,“喬丹”作為普通外國人姓氏與美國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之間不存在對應關係。然而,有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小城市的90%的年輕人都認為喬丹體育就是邁克爾喬丹自己的品牌,這一調查將中國商家當初搶注喬丹商標時的生意經展露無遺。在這裡順便問一句,那個搶注“林書豪”商標的中國人,難道就沒有想過,搶注來的商標也可能是一枚定時炸彈,即便自己以後打著林書豪的旗號將生意做出了規模,遲早有一天也會像“喬丹體育”那樣,因為一場商標權和姓名權的官司而進退維谷?

       小聰明有餘而大智慧不足,這樣的概括適合絕大多數“傍名人”的商家。稍有理性的消費者都會意識到,靠搶注名人商標來為自己拉大旗的商家,本身就不值得信任;稍有理性的經營者也該意識到,寄望于搶注名人商標這種噱頭,遠不如誠實經營更能提升自身形象。作為反面案例,曾經遭輿論痛批的“泄停封”“鍋得缸”等商標,早已淪為坊間的笑話。

       既然談到商標權糾紛的話題,就不得不説一説這段時間爭論不休的“iPad商標侵權案”。2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駁回了深圳唯冠要求責令蘋果專賣店停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這只是“iPad商標侵權案”的一個“小插曲”,真正的“主旋律”仍是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二審。值得玩味的是,儘管蘋果公司因商標權轉讓程序考慮不週而一審敗訴,且二審勝訴的概率也很小,但整件事的輿論氛圍卻頗為微妙——在很多人眼中,即便蘋果公司的平板電腦最終不得不另改名稱,即便iPad商標在法律層面歸深圳唯冠所有,他們對這兩家公司的印象也不會有根本的改觀,因為人們總能看清誰才是真正的創造者。

       名字只是一個符號,商標同樣只是一個符號,商業化浪潮將這個符號賦予了太多財富色彩,這才使得搶注名人商標成為一種值得批判的僥倖行為;偶爾傳出的某些商標“天價轉讓”的消息,也在客觀上鼓勵了搶注名人商標的行為,讓搶注變成了一種另類的博彩。雖然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暫時沒有嚴格的規定,但在道德上卻並不值得提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認認真真做企業,踏踏實實做人,都比動歪腦筋要更睿智。

熱詞:

  • 名人商標
  • 消費者
  • 知識産權
  • 同仁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