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曉亮:“政府定價”或難終結亂收費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銀行亂收費”,早就被詬病已久。前年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就稱,銀行提供的3000多種服務項目中,夾雜其中的大大小小的收費項目,竟超過750種。由於銀行對收費項目和標準提示力度不夠,導致消費者莫名“被扣費”的現象很嚴重。

    對於亂收費的整治,這些年也沒少出臺各式規定。銀監會、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屢屢出手,或強令銀行“收費自查”,於是“7項被強制取消”,“34項收費項目被叫停”……諸如此類的新聞,也曾絡繹不絕。可舊費未免,新招又出,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通知費等層出不窮。銀行收費項目越“減”越多,幾乎陷入怪圈。

    鋻於此,近日三部委聯合發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銀行基本服務擬實行政府定價。可是,對於這個新規,部分業內人士卻並不看好。

    銀行收費的理由,不外乎“為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提供更優質高效服務”的“效率論”和“成本論”。就前者而言,從銀行櫃臺前令人絕望的排隊長龍、從櫃臺推銷理財産品時那種避重就輕,誇大收益回避風險的理財營銷、從ATM機上罕見明晰的收費指引,從莫名其妙的短信通知扣費中,“效率論”“服務論”不攻自破;而至於“成本論”,甚至不需援引公開數據:據銀監會統計,去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利潤率為22.1%。以佛山為例,中小企業利潤率普遍低於3%,虧損面超過20%。面對這種巨大的利潤差距,也難怪尚有良知的銀行行長都“內心難安”,不好意思公佈銀行利潤。

    那麼,是否政府指導、政府定價就能包治百病,將銀行亂收費沉疴一舉根除?恐怕沒這麼樂觀。如業內觀點所言,新規中政府定價、指導價範圍太窄,而要求“提前報告”和“明碼標價”的報備制,更像“高收費合法化”的制度暗門。且就算在定價指導的範疇內,政府決策的依據,多也源於銀行上報的成本基礎——這就如基本藥物制度的政府指導價

    一樣,藥企式默契虛高報價的鬧劇又會在所難免。

    再者,銀行業特別是商業銀行,雖然自認為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主體,但銀行是高門檻的行業,絕非所有資本都能擅入。所謂的市場競爭,很多時候是具有壟斷資源者之間的協商,儲戶、用戶沒有多大發言餘地。而如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制定的某些自利政策,也使得其自身和銀行産生了某種利益關聯。這就讓制度監管很多時候淪為虛置。

    就如專家所言,“不管是政府定價、指導價,還是市場調節價,都應徵求消費者意見。”可現實中,消費者卻往往處於失語狀態。收費不是問題關鍵,關鍵是要收得合法合規合理。程序正義,正常博弈不能缺失。

    協商聽證,告知義務、契約公平這些原則是成熟的市場行為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行為準則。可就像ATM取款和短信通知收費一樣,假如這種小的、體現告知義務的細節都沒被重視,又豈能寄望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就能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終結銀行亂收費呢?

    □本報評論員李曉亮

熱詞:

  • 政府定價
  • 理財産品
  • 亂收費
  • 政府指導價
  • 服務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