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禹:2012的特殊使命是給中國經濟換車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三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專欄——禹論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二

楊禹 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

       每一個五年規劃,逢第一年,一般稱之為“開局之年”;逢最後一年,稱之為“收官之年”;逢第三年,稱之為“步入中局之年”。

       那麼,逢第二年,該稱作什麼年,又該做些什麼呢?

       2011,開局良好。這不是套話,這個評價是中肯的。這一年,物價曾攀高到警戒線以上,歐美債務危機的嚴重程度,則幾乎超出所有人的年初預判。此局面下,中國經濟穩住了“十二五”的這個開局,殊為不易。

       但五年之期,不能年年都當開局過。到了第二年,必須有點兒從開局轉向中局的新力道。否則,對不起這個良好開局。

       無須諱言,2011年,留下了一點遺憾。那就是在這一年裏,有過多的、預期之外的,但又是必要的、不得不付出的精力,用在遏制通貨膨脹上,用在緊急應對歐美債務危機日新月異的新變數上。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國家也如此。因為要穩定物價、壓低通脹,一些可能帶來物價上漲因素的改革,比如資源産品價格的改革,出於大局考慮,就要先放一放。因為歐美債務危機導致歐美市場需求大減,為防止出口掉得太快,就要千方百計鼓勵增加出口量,而出於轉型考慮所要進行的出口結構升級調整,也難免要先放一放。

       這兒放一處,那兒放一處,匯集在一起,“十二五”的改革攻堅,雖在第一年也有所斬獲,但總的看,要讓位於遏通脹、保增長的年度目標,所以多有遲滯,攻堅力度不足。

       人們常説,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表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會遇到不能盡情盡興、不能盡善盡美的情況。其實,宏觀調控也如此,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你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啟動所有的事項,達成所有的願望。根據每一年度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取捨,在多重局限條件制約下努力完成使命,才會有帶著鐐銬跳舞的精彩。

       開好中國經濟這趟列車,就很不容易。不脫軌、不超速、也不太過低速,都是“穩”字的內涵。而這趟車走在“十二五”這段路上,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轉變發展方式。如同要給這趟列車換個火車頭,從內燃機車換成電力機車。而且車還不能停。

       這正是最大難度之所在。

       2011年這個開局之年裏,換車頭的工作做了一些,但還沒全線鋪開。2012年的特殊使命,就是在保持列車穩定快速的前提上,全面開啟換車頭的進程。比如資源價格改革,既然物價高的時候不宜推進,那麼到了通脹壓力減緩、物價走勢相對平穩時,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拿出魄力,果斷推進。稍有猶豫,難得的改革時間窗口就可能錯過。老猶豫著,“十二五”的改革目標就無法達成。

       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一個“進”字,涵蓋了對改革的呼喚。實際上是在説,換火車頭的時間段,到了。

       從當前一直到明年,保持穩定經濟增長,防止被歐美債務危機拖累,是個很現實的活兒。若按過去多年咱們很嫻熟的做法,一旦遇到“保8”之類任務,二話不説,先搞一批國債項目、先釋放一批政府投資,是必須的。但這見效最快的做法,卻恰恰是要被改掉的做法,屬於內燃機車的推動方式。

       而今,我們要換、也必須換上電力機車了。

       因此,你看,同樣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金融危機剛發生時,它的涵義是迅速拿出1.18萬億政府投資,直至帶動出4萬億的鉅額投入。去年此刻開經濟工作會時,“積極財政政策”名下第一位的任務,是實現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而剛剛提出的、明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排第一位的具體任務是:完善結構性減稅。

       這就是穩中求進:“穩”在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進”在轉變政策的內涵,從直接用政府投資推動經濟,轉向惠民、富民,進而促進居民消費,頂起擴大內需。

       從經濟學理論上説,2011年我們所要完成的“遏通脹、保增長”兩大任務,在具體政策取向上,是相互頂牛的。比如要遏通脹,就得適當減少貨幣量,可減少了之後,經濟增長又結構性資金不足。可要是把貨幣量提上去,物價又受不了。這種“兩難”的挑戰,正在成為中國宏觀調控要持續面對的常態。

       歲末年初,好消息是物價增幅已進入下降通道。如果這個趨勢保持下去,在明年,遏通脹與保增長的這對兒矛盾將有極大紓解。這就意味著,至少資源類産品價格的改革,終於迎來了比較理想的改革窗口。水、電、燃氣、油,這些價格的內在形成關係,一直扭曲著。現在,我們可以把它理得順溜一點了。

       致力於提高居民收入的改革,大家也盼了很久。今年到目前為之的統計數據表明,“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讓“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的目標,並沒有實現。甭管是什麼“之年”,讓老百姓兜裏的錢多起來,是硬道理。“十二五”的五年,這就快過去五分之一了。所以,明年的“進”,勢必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多進一些。

       “十二五”第二年,咱們不妨把它定義為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如果這一年過去,咱們大家忙活老半天,只實現了“穩”,而在“進”上建樹不多,那絕對是件遺憾的事情。

       “穩”與“進”,從某種意義上説,也有點兒頂牛。有些改到深處的改革,每往前再推一點,就會打破一些原有的利益格局,很可能就帶來不穩定的因素。有些理論上看上去很美的轉型,一旦付諸實施,對很多身在其中者,就是壯士斷腕般的選擇與放棄。

       這倒是符合哲學層面的思考:推動進步的力量,大多來自於矛盾。

       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五年之際在於“二”。這麼説有點二,但給人印象深刻。按照發展的週期規律來看,五年之“一”做到穩步良好開局後,我們在“二”之年裏,確實需要拿出點改革者不破不立、勇敢向前的“二”勁來。

       就讓我們在一個又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中,去完成“十二五”第二年的特殊使命吧。

熱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構性減稅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