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央視網評:加大減稅力度關乎"政治氣量"和"歷史自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二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4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之三

    作者:魯寧

       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於14日落幕。上周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本次會議也為明年中國經濟運行所“提前劃定”的政策主基調,可概括為“保增長、調結構、管通脹”之“九字方針”。

       兩天來,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而集中釋放的各種信源似乎可以確信,落實明年“保增長”之第一要務,“減稅”而非“增資”(再行類似2009年的大強度財政刺激政策)有可能成為此輪“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使力點。果真如是,那是企業之幸、民生之幸,社會之幸,亦是國家之幸!

       今年仍然總體靚麗的經濟運行態勢,以及明年依然可期的穩健經濟增幅,是明年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如果中央政府能因勢利導、當機立斷的話)的經濟基礎,而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財政增幅雖逐季有所回調,但全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沒有任何懸念。上週末公佈的前11個月財政收入已逼近10萬億元,考慮到12月份歷來是稅收入庫的“高峰月份”,全年財政收入破11萬億元甚至逼進12萬億元已鐵板釘釘。中國的國庫如此充盈,世界各國在羨慕和嫉妒的同時皆感到目瞪口呆和不可思議。由是,明年加大減稅力度,在“支付”能力上不存在任何問題。

       可依然需要注意的是,各級政府是否有與民讓利的“政治氣量”和“歷史自覺”。

       應該説,結構性減稅從今年年初期已陸續進行,已經實施或業已推出試點或允諾即將開始試點的減稅項目包括:提高個稅起徵點,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在個別城市的個別行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等等。但輿論普遍質疑這類減稅措施力度太小,具體的減稅項目只停留于幾十億元或百億元級,其實際減稅負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大家對明年是否能加大減稅力度更是充滿了期待。

       在此不妨算筆帳,假定明年全年財政收入為13萬億元,如果減稅總額達到1%,也不過區區1300億元,依然只屬“毛毛雨”。如果能減稅3%,也不到4000億元。基於每減稅1元能連帶著拉動社會“複合消費”5元之綜合效應。如果明年真能減稅3%,全社會就能連帶著增加內需近2萬億元,政府何樂而不為?再以百姓視角提個問題:一個家庭若月收入100元,突然某個月,月收入減至97元,會對該家庭過日子産生實質影響乎——當然不會!而政府扮演的角色恰是社會大家庭的家長角色,因此,政府必須把目光放長遠,學會算大賬。

       稍作分析,眾網友不難發現並體悟,明年的“保增長、調結構、管通脹”,在邏輯上不屬於”線性關連、環環相扣”,而是三者彼此掣肘的“複雜矛盾體”。舉一個例子,既然要保增長,按慣常做法就得增加財政投入,可流動性一增加通脹壓力立馬水漲船高,導致物價高企,並立即連累到“調結構”勢必要支付更大的社會成本。所以,既要“保增長”,又不能累及“管通脹”,還要確保“調結構”能順利進行,所能採用的“積極財政政策”選項,加大減稅力度雖然不見得是可選用的“惟一”舉措,但至少應該成為調控政策的“首選”。

       財散才能財聚,財聚促使更大程度的財散,如此週而复始,于經濟、于企業、于社會、于百姓、于國家才能生生不息——是為發展之良性循環,亦為執政黨所反復宣示的“可持續發展”抑或上下左右力所期待達致的“科學發展”。多年來,造福於民之所以口惠大於實至,一個很大原因,就是聚財太甚而散財不足,擺不正二者必須的平衡。

       結構性減輕稅負能否落到實處,將是全社會檢視政府執政為民的又一把“標尺”。

熱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中央政治局
  • 保增長
  • 管通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