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龍:股市十年“零漲”是實體經濟的扭曲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0年,A股市場完成了一個輪迴。10年之前的2001年,滬指最高點為2245點,昨天,滬指開盤直接跌破2245點,以2228.52點報收。十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大盤又重新回到原點。

  都説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我們的整體經濟在發展,成就堪稱世界奇跡,即便是現在,與歐美發達國家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泥潭相比,中國經濟在世界上仍然是相對較好的。而且,大多數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大企業的利潤也在大幅度增長,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37240億元,同比增長24.4%,因而,中國股市上市公司也不差錢。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與經濟發展和上市公司的業績相悖,作為“晴雨錶”的中國股市卻萎靡不振,甚至在市場上表現出原地踏步、“10年零漲幅”的怪誕,漲幅遠遠比不上全球其他股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2001年12月31日的點位為10021.60點,今年12月13日為11954.94點,漲幅近20%。同期的印度指數10年間漲幅超過400%,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漲幅接近30%,中國香港恒生指數漲幅近70%。“這十年中國經濟是全世界最好的,而股市卻是全世界最爛的”,股民痛罵也就不難理解。

  把股市的低迷歸罪于熱錢的外逃和資金的短缺,顯然理由不夠充分,應更多地從證券市場的運作體制去探尋原因。資本市場本該是個互惠互利的共贏市場:股市為實體經濟“輸血”、“造血”,實體經濟通過股市獲得發展的資金;而壯大起來的實體經濟又會通過股市來讓股民分享發展的成果,兩者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而將股市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絡在一起。然而,中國股市的問題就在於,不少企業一旦上市後,只把股市當成了股民的“抽脂機”,卻並沒有將發展成果傳輸到股市,更何談讓股民共享!於是,股市很大程度上成了上市公司管理層,或者説是資本的“圈錢遊戲”,“低收入者不宜炒股”的奇談怪論聽起來也就順理成章。

  新股的不斷發行,讓投資者剛剛燃起的一點希望之火轉瞬熄滅;一些上市公司承諾短期不再融資,但不久又向市場伸手索要鉅資;中小板、創業板,擴容大戲連臺……有經濟學家曾作統計,4年熊市期間,投資者虧損纍纍,但A股市場67%富豪卻在這4年中造就,形成鮮明反差。在“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定位下,基於融資為主要目的的市場擴容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審批,並以信息的不透明逃避監管和監督,所謂的市場約束機制也就淪為空談。而一個以融資多少來衡量政府和企業業績的扭曲機制,其結果便是上市公司熱衷於“圈錢”,忽視對投資者的合法回報。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展實體經濟,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同時指出要擴大內需,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不管是發展實體經濟,還是擴大內需,股市都應發揮“造血”功能。一個合理的股市漲跌機制下,財富正效應才能顯現:一方面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讓投資者分享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果,並進而帶動消費,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熱詞:

  • 實體經濟
  • 滬指
  • 晴雨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