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雷泓霈:我們更需要“心理型老師”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1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2月12日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徵求意見。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突出師德要求,教師要履行職業道德規範。

  可研讀完三個專業標準,僅僅將心理髮展歸納到了“個人修養與行為”板塊中,“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沒有單列出來,也沒有特殊強化。作為一種重要的專業素質、教育技能,心理髮展意識還未提升到單獨化的專業層面,總是一種缺憾。

  “教育醜聞”屢屢出現,醜聞的主角不少還是優秀教師等,好教師為什麼也會出問題?不能將之簡單歸結為“道德問題”。不少心理專家説,心理問題不是道德問題,深層原因還是教師的心理髮展意識和情緒管理能力出了問題。再加上當今教師的升學率壓力很大,負擔沉重,基層領導缺乏心理關懷意識,教師已成為心理疾病多發群體。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近幾年調查數據顯示,52.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基於此,專業標準應將教師的心理素養納入重要構成,教師僅僅具備教育心理學是不夠的,還應該具備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等常識,能夠對孩子的諸多負面情緒和教育難題充分接納、小心呵護、科學解決;教師也應具備較好的心理調節技能和常識,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素養,能夠站在心理髮展的高度、教育幸福的高度,處理教育難題,理解“問題孩子”。

  從快樂發展、精神幸福、和諧成長的高度講,在當下,讓教師成為一個“心理型老師”,比讓老師成為一個“技能型老師”更重要。因為任何教育的發展都是為了讓孩子得到快樂。我們應該積極落實這一點。(雷泓霈)

熱詞:

  • 中小學
  • 心理健康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