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海峽兩岸):走進東莞臺商子弟學校
主持人: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地處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廣東省東莞市,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為了解決臺商子女就學問題而創辦的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至今已經進入了第10個年頭。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日前《海峽兩岸》欄目記者深入學校進行了採訪。
記者楊華:觀眾朋友,我現在是在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目前有1800多名臺商和臺幹的子女在這裡就讀,現在是上午8點15分,再過5分鐘,學生們就要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了,首先請您跟隨記者的鏡頭看一看學生們上課的情況。
解説:創辦于2000年9月的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是一所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高中的全日制學校。記者首先來到了高二(一)班,來自台灣的臧正一老師正在給同學們講解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時所寫的《赤壁賦》。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教師 臧正一:我就要問一個問題,放到蘇東坡此時在黃州被貶謫的心情,請問你面對挫折的時候,對你有沒有啟發?
同學:靜己之心。
老師:你們有沒有滿意?
同學:有。
老師:你懂得延伸,你懂得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請坐。
解説:回答問題的同學名叫許忠雲,出生在台灣高雄。許忠雲是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創校時入校的第一批學生,當時這個只有7歲的小姑娘,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婷婷玉立的青年。由於學習出色,組織能力強,許忠雲同時還擔任著學校中學部聯絡會主席。談到自己當年為什麼會到這裡讀書,許忠雲説,那是因為父母要圓一個全家人團聚的夢。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學生 許忠雲:我在台灣高雄,幼兒園也在台灣讀,讀到小學一年級之後,因為這邊創校了,爸爸想要我們舉家過來,跟他一起團聚,所以我哥哥和我,還有媽媽,我們都從高雄過來了,在過來之前,其實都是我爸爸一直長期在大陸經商,我跟我哥哥在台灣,就靠我媽媽一個人撫養。
爸爸三個月回台灣一次,很少可以見到爸爸,都是媽媽獨立撫養我們長大,很少能夠見到爸爸,只有暑假我們會從台灣飛到大陸玩,寒假就是爸爸回台灣陪我們。
解説:採訪期間,記者遇到了來學校開家長會的許忠雲的父母,許忠雲的父母告訴記者,自己的家庭是眾多臺商家庭的縮影。來東莞打拼的台灣人,不管是來經商,還是被派駐到台資企業擔任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大多數家庭都曾經長期經受分離之苦。而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創立,讓這樣一個個分居兩岸的家庭得以團聚。
許忠雲母:帶孩子是很辛苦,尤其忠雲,小時候身體不好,三天兩頭要看醫生。
許忠雲父:一般是三個月回台灣一次,但是有時候也不一定,公司忙的話,有時候半年回去一次也有,有時候9個月、7個月,不一定。
許忠雲母:這個學校早一點成立,更多家庭可以團聚。
許忠雲父:這個都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