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溫建寧:房價回歸理性,經濟回落蓄勢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住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34個,持平的城市有20個。房價變動的背後,反映的是宏觀經濟狀況以及居民實際消費能力。與此同時,國內通脹上行趨勢出現明顯逆轉態勢,呈現出加速回歸常態的良好表現,高通脹連續四個月的“六時代”正成為過去。

  房價和CPI雙雙走上回歸通道,既是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的直接表現,也是支柱性産業轉型調整的必然規律,這也符合過去十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舊的經濟支柱産業過度發展透支經濟發展能力,新的經濟支柱産業形成規模需要時間培育,從而促使通脹頂部的到來。但通脹運行的可持續性較差,只能高位“鈍化”耗費大量動能,之後必然導致衰竭。

  國內通脹“衝頂”回落

  伴隨著通脹拐點的來臨,經濟發展也將走向轉折性低潮。從歷史數據統計規律角度觀察,CPI衝擊頂部只能延續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通常四個月之後即發生向下轉折,並在緊隨其後的四個月出現快速回落。

  統計規律所具有的超前預見性和參照價值,對判斷今年CPI的拐點無疑具有較大幫助。今年7月份的CPI數值為6.5%,屬於1-10月份CPI的最高值,基本上也對應著本輪通脹上行的最高點。此後,隨著下半年抑制通脹的貨幣政策進入緊縮週期,從8月到9月通脹趨勢出現明顯的逆轉因素,CPI緩慢回落到6.2%和6.1%。並在“6”之上形成高位僵持性博弈格局,而且在高位運行四個月之久。而10月CPI數據為5.5%,這也比較吻合過去十年曆史的統計規律,説明6.5%成為CPI拐點的可能性已足夠大,只需通過接下來四個月的變動趨勢進行驗證即可。若CPI繼續較大幅度降低,降到6.5%的50%以下,即到2012年1月時,CPI降為3.25%左右,則可以確認2011年7月為通脹的拐點。

  依據對通脹核心數據CPI的變動分析,高通脹和經濟高速增長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脫離經濟擴張性增長的大背景,高通脹很難長期持續。即使6月份食品價格短期變動較大,豬肉價格飆升導致通脹加速衝頂,但這並不可能成為新一輪通脹的起點,根源在於房地産價格的拐點比預期提前到來,房地産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日益降低,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迫在眉睫。

  10月份統計數據已明確説明,在70個大中城市中,住房價格正發生深刻的變革,由點到面的房價下行預期增強。當然,房價的合理回歸,勢必拉動各大類資産價格持續回落,以及高企的CPI回到5月份5.5%的同期水平。這也進一步説明“價格因素”衝頂之後,衝擊動能基本喪失殆盡,逐漸向價值中樞區域轉移將成為事實。

  “去房地産化”大局或定

  通脹見頂回落也意味著經濟惡化的擔憂信號出現。當前,中國經濟受內外部經濟波動不可測的影響增大。國際經濟復蘇的情況,包括歐美債務危機的解決方式和進展,都將對我國出口形勢産生影響。無論世界經濟以“L”形平穩復蘇,還是以“W”形二次探底式劇烈動蕩復蘇,都將制約中國産品出口形勢。近期以房地産投資為主的經濟模式,不僅受居民消費能力的影響,還受到政府財政支付能力以及創造性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中國經濟“去房地産化”,不僅反映為宏觀經濟數據GDP的下降,也會反映為核心通脹數據CPI的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導致出現經濟增速和通脹雙降的局面。在消除通脹産生誘因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奠定中國經濟下一次騰飛的經濟基礎。今年GDP增速由第一季度9.7%降低到第二季度9.5%,再到第三季度9.1%,其加速下滑趨勢相對比較明顯。

  筆者預計,年末房價下跌將由點到面明朗化,不僅導致第四季度的GDP低於9.0%的可能性較大,而且導致通脹加速回落的可能性更大。GDP中跟房地産虛擬價值關係密切的非“合理價格”減少,勢必會剔除GDP中“泡沫化”因素,將GDP拉低到8%-9%區間,這或許也是中國經濟“去泡沫化”所須付出的代價。

  當中國經濟“去房地産化”大局已定,替代性文化産業支柱地位也將日漸確立。與此同時,不僅依靠房地産拉動經濟的投資政策需因勢而變,而且金融政策層面有限的貨幣投向,更需注重社會效益。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經濟在經過持續18個月、連續四次房地産調控後,房地産價格的“堅冰”正在逐漸消融,房地産領域也正成為中國經濟主動回調轉型的首選。

熱詞:

  • 通脹
  • CPI
  • 房價下跌
  • 經濟增速
  • 回歸理性
  •